这次暑期教材培训,为我们开讲的是两位省内一线名师。
洪云俊,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初中音乐教师,二十几年教龄。从小体育好、理科强,却因为一次唱歌比赛阴差阳错成了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这片领域,洪老师从无到有,全凭勤奋和钻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一个勤快且有思想的教师”,“走,就有希望”。虽然他在音乐基本功方面有所欠缺,在基本功大赛方面没有足够的优势。但他的文学功底好,思维敏捷,且善于变通。因此,他将自己主攻的方向放在教学与研究上。通过努力,他的成果斐然,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优课比赛大奖,撰写的论文多次发表于省级、国家级核心刊物。
洪老师的讲座的题目为《静待花开 幸福成长》,很实在。他与我们重点探讨了“如何呈现一节好课”这一话题。共分七个环节,分别是:精心选择课例,研究教材和学生,预设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勤于试教和调整,细节决定成败,预设全面留有余地。其中,他重点讲述了“优化教学环节”这一部分。作为一线教师,他所有的讲述都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使我们听得明白、听得生动、如在眼前。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为了使学生感受最纯正的陕西方言,他几番周折,终于联系到陕西当地文化馆的相关人士,录下了宝贵的《黄河船夫曲》歌词朗读录音,可见他追求的极致性。
有付出,就有收获,哪怕是半路出家,从零开始。
担任第二讲是南京第二十九中的张鲁宁老师,她的讲座题目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教学》。跟洪老师不同,张老师是科班出身,理论水平又高,这使得她的教学很有深度。她紧系核心素养,力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张老师也结合课例讲述。她的语言更简洁精炼,不屑于借助外在,而是紧密联系音乐,直奔主题。因此,她的课不花哨,很有深度,有很强的音乐性。用她自己的话说,要避免用“不音乐的方式”学音乐。她反思了自己的一节示范课,指出其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如果换做现在,她会怎样调整。由此可见她是一位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在反思中总结进取的优秀教师。
张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南京市对于音乐中考的思考与探索,很有实践指导价值。通过测试内容可以看出,张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精到,题目的难易程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见平时用在教学上的功夫有多深,令人钦佩。
我们跟她的差距很大,她是我们普通教师学习的榜样。
这次培训,主办方还特地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韩中健教授为我们讲授竖笛教学。从初中开始,竖笛教学由高音改为中音,难度加大,并且初中音乐课每周只有一节,如果再匀一些给竖笛,教学内容可能完成不了。怎样调和这个矛盾,南京一些开设竖笛课的学校是怎么做的,韩教授没有说。他离我们初中一线较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韩教授还跟我们分享了世界各地的学校组建竖笛乐团的经验做法,让我们开了眼界。相比管弦乐队,竖笛乐团似乎还不那么遥不可及,也许有一天我们学校会组建也不一定。
沉下来,才能做好事。我相信,像洪云俊、张鲁宁这样优秀的音乐教师还有很多,我希望加入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使学生获益。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