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研班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专家引领)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袁振国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有着根本的不同:一个虚拟世界正在控制、或者说正在逐步控制实体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巨大特征。1903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这本书中向全世界发问:什么知识最有用?关于知识的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什么叫知识,什么知识最有用?这不是一句话能够简单说明白的。知识本身不仅仅是一些事实,一些数据,一些结论,知识是有思维含量的,知识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古希腊的“三艺教”是古代教育的精华,“三艺”主要是语法、逻辑、修辞,讲的是文字的学习、逻辑的学习和辩论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杜威在美国的影响非常大,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集中在现行教育违背人类的认识规律。杜威认为人类的认识特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现行教育是从已有的知识结论开始的,这从根本上不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布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法律叫《国防教育法》,成立教育部,提出“新三艺”,建立三门核心课程:科学、数学和语言,称为“新三艺”,编制了国家教材,研制了国家评估标准。中国讲究“六义”,礼乐书数射御,中国教育内容注重实用,这种传统后来成为一种哲学,就是认识论上的知行合一。对知识的认识决定了对教育的界定。

第二,当下知识和经典知识的关系。现在的知识浩如烟海,选取什么知识来学习?一种观点认为,将与现实生活有接触、能够在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运用的知识作为学习的主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另一种观点不同意这种说法,在美国有两个流派,一个是永恒主义,一个是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认为世界的知识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更新,有一些知识是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断地积淀下来的,这些知识代表着人类的文明水平。人文主义观点认为,如果世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我们只要把这些永恒的知识保存下来,我们这个世界很快就会恢复文明。永恒的知识在世界的经典着作当中。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有相似相通之处,不同处在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拿来学的,也不是什么知识学了都有价值的,我们要学习那些关键的知识,就是最要紧、最核心的知识。哪些是要素,哪些是非要素,学者们在讨论,但是没有形成经典的作品,没有现实的成果,对世界的影响不大。但是要素主义的思想始终在教育领域、在人类思想的领域流传。经过差不多八十年以后,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概念——“核心素养”。现在讲核心素养和要素主义也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内容选择也有不同。要素主义主要在知识的层面上,对知识进行提炼。现在的核心素养不是知识,而是讲人的综合能力,关键能力,即4C: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信息素养、合作意识。历史的问题不断被提出来,但是又有当下的现实背景,又有不同的新的诉求。到底是教授当下的知识,还是永恒的知识,一直在我们的教育思想当中矛盾、徘徊、冲突。

第三,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的关系。学科这个概念是在近三百年来被逐渐分化、逐渐强化的。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学科日益分化,分化到最充分的时候是二战开始。二战后人类的学科分化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情况,知识又在进行综合。人类社会的许多矛盾,自然界的很多现象,用分化的学科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分化和综合相向而行。在人类历史上,物理学科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从伽利略到牛顿到爱因斯坦,但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学科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从军事发展到机体,发展神速,,它把很多的学科裹挟起来,综合起来。综合交叉的这种趋势,使得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大学首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哈佛大学,早在八十年代就把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颠覆性的调整,把课程分成六大不同的板块,不是以传统学科来分的,而是以思维科学来划分,根据文化研究、语言掌握、工具掌握等划分,第个板块里有十六门核心课程,全校有两千多门选修课,每个学生必须在六大板块里面选择一个板块并完成一定的学分。按照这个计划,把六个板块全部选完,差不多到三年级,第四年可选择自己的爱好和擅长。能够把不同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正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人才模式。我国北京大学建立元培学科,清华大学成立基础学科,这种思想在高校里用不同的形式在拓展,这对中小学教育影响巨大。表现在STEM课程上,它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为一体的课程,美国把它作为国家战略。STE课程是知识综合化倾向背景下的一种尝试,一种模式。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培养目标的一种尝试和努力,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这个世界是个综合化的世界,要想把它变为一种能力的话,就要学会把知识加以整理、协调、整合的能力。新高考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综合,这对我们的教学设置、课程安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大的框架上来说,可以让学生发挥他的专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人类文明、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景象。这种新景象,对在知识层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提出了新要求,新主张。

第四,确定知识和变化知识的关系。知识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认为是真理、基本法则、基本规律。那么知识经过我们的长期探索、总结,又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检验,经得起推敲才叫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传授确定的、稳定的、被称之为真理的知识。但是,这与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整个知识的变化发展不相称,整个人类文明、整个科学技术、整个的知识进程是不断地被推翻、被更新、被发展。没有一个科学家敢说,我们这个发现是不变的,就是我们最基本的这些知识它也在时刻地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知识不断变化创新的背景中,出现了一种理论,一种哲学:证实。同样的方式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就是科学,经过大量的证实后就形成了很多很多的科学。如果用证实的思想来看问题,那么所有的科学都不科学了。我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澳大利亚有白色乌鸦。无数个这样的例外就形成了一个理论叫证伪理论。什么叫科学,科学的理论不是被证实的,而是被证伪的东西才是科学。证伪的思想只有在找到反例的时候你才能说这是科学,这是完全新的科学观念,科学不是证实,科学是证伪。这从根本上告诉人们,什么叫科学,什么叫科学思想,什么叫科学创新,什么叫科学思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永远走在改革和创新的路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很多东西不能证伪,那就不是科学,比如说上帝存在吗,无法证明,能证明不存在吗,也不能证明。不能证伪的时候,只能说它是准科学,走在科学的道路上。证伪思想非常深刻,是当代哲学思想中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对人类思想的革命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哲学指引。

知识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如果你觉得我把你多年来学会的问题说糊涂了,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要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转向培养人的能力、培养人的思维方法为目的的教育。知识是我们培养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工具,但是知识,它又是基础,没有正确的知识形成不了思想,如果只有知识没有思想的话它就是一盘散沙。在思想的引导下,把知识加以联结起来,这才能称为一串有价值的真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整理人:仪征市实验中学 时海霞)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