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志平在省基础教育前瞻性

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讨会的报告录音整理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省启动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这是推进我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举措。刚刚马处长对行动计划和前瞻性项目作了非常详细、详尽的解读,讲得都非常到位,大家听了都很受鼓舞,也很有启发。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跟大家谈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发展趋势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是人们对趋势的理解和把握不完全一样。因此,我的介绍不一定十分地准确,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或者说讲错的一些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教学改革,项目是前瞻性教学改革的项目,但是就教学两个字的理解,其内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通知中讲:“申报评奖的教学成果要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其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竞争等方面,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某些方面有所侧重的。”这个里面出现的“教学”两个字概念就不一样,教学曾经我就讲这个教学的概念和课程教学,这个的教学概念就不是一个概念,就是同一个概念是不同的内涵,内涵不一样,表格的内涵是不同。所以说大家也可以理解了,就是说我们在课程改革,以前我们讲的教学就是从原有的一些学科理论过来,教学是什么大家都心中有数,跟教育它是相应的,就是教育、教学。我们知道教育说的是什么,教学说的是什么。

    现在我们有了课程以后,这个课程教学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教学的课程,你看在这个文件里面已经讲的清清楚楚,教学包括课程教育评价资源不是这个意思吗?这个里面更有大小,就课程里头也有大有小,有时候讲的课程就是我们理解的好像是不包括教学的课程,比如说(11309)的,有时候讲课程还包括教学,所以这个教学又小掉了,所以教学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自己搞清楚,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改革计划,还有教学改革的项目这个教学应该是个大的教学的概念,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大家知道这个意思。

我们只要建立好我们今天讲的(知识),或者是根据我们这句话讲的这个教学是个什么内涵就可以了。当然就是说能够理解什么,就是说我们有时候也搞不明白了,有时候搞着搞着这个课程跟教学什么关系呢?有时候叫课程教学,有时候课程里面有教学,有时候教学里面有课程有人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下,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上下文当中去理解它的对应的大小,它的内涵。

    我们继续讲教学改革,我是特别喜欢引用这个人讲的话,讲了好几年了,他讲为什么要改革,他说这一段话,联合部教科文的教育人民发展部队的一个主任是个教授,他讲教育创新,他说教育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是给予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世界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他说变就不用改了,多少年不变,我们以前几千年、几百年不变,你可不能变的过程当中你不需要改革,你要变了它才改革,时代变了才要改革。

所以他说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有人说叫信息社会,有人说叫信息波浪时代,有人说叫后现代,有人说叫计算机时代,现在也有人讲叫“互联网+”,有人讲“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人讲叫做“工业4.0”比如说。你怎么样讲都可以,他的演讲里面他就这样说的,你说这个时代是什么都可以,但是你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跟以往的时代不同的一个新的文明,也就是他里面的(11530),这本书很流行已经一二十年了,我们大家都看过一二十年了,当时就讲了,就说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的文明的诞生,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应该意识到你们说这个时代是什么?大家有不同的表述,但是他指的是同样一回事情,就是一个新的文明。

    所谓新的文明,那么我想它就是相对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所不同的一个文明,至于说你叫它是什么,我们再讨论。

所以他最后他说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包括这个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可是我们还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所以说我们为要变呢?因为时代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我们才要变,时代如果没有变我们也不要变,那么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你看我们学校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想还处于工业社会这个时代,工业文明这个时代。

那么这个工业文明时代的特点,它的生产方式是大批量、流水线、标准化,这个生产方式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几百个人、上万个人在一个学校,几十个人在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来教他们,大批量的。

流水线的生产1-12年级,有的人就问了为什么是1-12年级,为什么是7岁就进来了,搞了12年这样的同一个年龄的孩子都在一起,现在最新的研究说是菩萨(音)王朝开始的,那大家一听怎么这种好生意怎么是从菩萨王朝开始的呢?他是要培养,他要把他统治的思想要灌输到每一个人当中去,所以他就分年龄。

学校没有规定说你年龄要划分的,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很正常,你不这样我就不正常,其实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还不一定对,所以说流水线生产1-12年,从学科的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你干什么我干什么流水线的,而且是标准化的,但是没有东西了、没有流水线了、没有标准化了行不行啊?不行!那么多人怎么能读书呢?多大的成本那你这个怎么弄啊?但是当你有了这个大批量的流水线、标准化,他必然是支持中心的,他怎么能让每一个人不同的情况来设计课程呢?他只能按照知识,比如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十二年把它都分好了,当时我们要给孩子的知识分成12个年段,再分成不同的学科,再分成不同的星期,分到每一节课里面去,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教学方式。所以他带来的只是中心的兴趣,他说就是中心也难给,就是中心怎么给,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孩子,而且就是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你没有知识点什么中心你怎么用啊?不好干!

所以模式化不可避免,不可避免,因为你这是关于你,那你在某一个年龄的社会里面,那么它就不是这样一个生产方式,他没想到,他也没想到可以这样办学校,他也没有想到,而且那个印刷室有没有发展出来,他还不能以纸制的媒体作为他的一种教学的载体,知识还不能这样做。所以他知道,而(11900)这个时候他做到了,现在我们进入什么社会?信息社会。
    
所以我们经常讲铁器是人类社会的标志,蒸汽机电气化是工业社会的标志,而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标志。其实,不是仅仅是一个标志问题,它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技术,这个社会正是由基础来推动的。有了体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了人类文明;有了蒸汽机,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工业文明;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又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就有了新的文明,是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它在生产方式是不一样的,它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全球化的、信息化的、个性化的。我们现在的很多产品你们每个人觉得手上这些手机、iPad的什么的,每一个手机说到底都是在好多个地方生产出来的,好多个国家生产出来的。它里面零部件一个在那,一个在这,你比如说在我们数字苹果有很多是输入,里面什么东西在输入生产的,你的东西就不在输入,在边境地方生产的,这种全球化生产没有信息化的支持是不行的,是不是?而且是绝对个性化的。现在很多的产品追求的都是私人订制,这样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必定要影响我们的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精神。

    那么,新的文化精神跟专家的研究,不是我研究出来的,大概公认的是这样几点,因为它这个文化是开放的,用完就是封闭的,它可以封闭起来,封闭起来你能够发展,可是你现在封闭起来不能发展。你全球化的生产、信息化的生产你怎么能封闭呢?第二次开放也必然是多元的,你封闭了它可以统一,一元化的,现在你肯定是全国各地有各种交流观点、各种生活方式,它是多元的一个社会,多元的价值判断,它是公平的、民主的,必然讲公平、民主,它也讲规则。你在封建文明它的一种文明是什么?你们也有社会,他就比如大家在一个装束(音)上,你叫文明基础的。所以它就不是公平的、民主的,是长幼尊卑的这种,这样的一种制度秩序,就是在另一个文明下产生的。

而现在你进入了工业社会以后,它是七个关系,七个关系就是说你是厂长、是企业主,我又不认识你,你又不是我亲戚那怎么办?没有血缘关系,那我们两人的信息,确认关系就形成了,现在它就需要公平民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大家平等吗?按照法律办事,所以需要公平,需要民主。他们要文化,所以科学是交融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公平社会这么多年来,按照后现代课程论的序言里面的话说,科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好处,可是它也不恰当地介入了一些领域,比如说课程,比如说人文课程。

    所以人文精神受到比较失落了,(12225)压抑了人文精神,所以现在强调的它在流行的这样一种文化精神,发展下的文化精神,新时代的文化和人文的科学交融。再比如说强调是构建主体,它不是统一,它不是标准化,它是个性化,是强调人的主体,还要强调创新,这社会是要依靠知识的创新来推动进步的,不是靠资源也不是靠资金,更主要的要靠人的创造,所以创造推动社会进步,所以它这个新的文化要创新,所以有专家研究出这样几点,我认为觉得是非常好的,那么这些它必然要影响我们的教育,新的时代的生产方式是对新的时代的文化精神,它必然要求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开放、要多元、要公平民主,因为我们科学教育主体个性要创新,是不是这样?

    所以在这个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文化转型期,就是面临的从工业文明向新的一个文明转型的这样一个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世界各国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中国它也作出了自己的战略选择。它这个战略选择是什么呢?

首先它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这个大家都有解释,这个除了我们的党代会,一直到政府的工作报告,一直到我们国家的战略,大家都很清楚。现在大家都是流行语言都知道,现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现在是创新型国家,那么教育呢?于是就提出了一个“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是中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到教育这里,到我们基础教育领域,干什么事情,国家很明确,一个是素质教育,一个是教育信息化。那么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具体的做什么事情?具体做什么事情,它不可能是课程改革,那么这个我们不妨复习一下我们国家的几个重要的文件。

    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613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数字教育的决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来发布这样一个决定,那么这个决定里面讲了很多的内容。因为网络,你看怎么我今天打开好几次都不行,在这儿也打不开了,用我的手机吧,看看能不能打开。你看它讲到了里面说是素质教育是做什么的,说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每个阶段,然后讲到要重视德育工作,第一个是德育工作,然后又讲到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然后就讲健康、讲美誉、讲生产劳动相结合,最近劳动(部)发文件了,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然后相对第二个大部分就讲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就是讲的教育,比如说机构改革,调整教育体系机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有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相适应的一些机制一些什么,简政放权什么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还有改革高。

    13条,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在下面第,14条,调整改革课程体系,机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就是三个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抓紧激励跟进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你看,然后讲的教材的多样化,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国家地方要奖励推广教学成果。现在讲局里也讲的话,现在教授你比如(12738),你看下面也讲到,第15条,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专门讲这个问题,支持建设什么的讲这个教学改革。

    你看这个是1999年的文件,当时我们组织一起学习这个文件的时候就强调是,对阅入手,课程改革是突破口,这个叫做瓶颈制约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还有关键是要培养一支教师队伍,四个方面,所以课程改革是最为痛苦的。

就是说素质教育里从哪里开始课程改革就开始了,课程改革里面他就包括了教学改革,这是这个文件。第二个文件是这个叫做,你们看,是2010年教育部的文件,是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为什么叫这个文件呢?推进课程改革的文件,我第一个文件就不讲了,那么也就是在第二个10年,第一个课程改革10年以后教育部发一个文,标题叫《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这个文件你看它讲什么?首先是讲意义、重要性,然后就讲明确主要任务,主要任务第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第二个就是说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第三,相对这个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改革他讲了哪些话呢?就是说当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所以我们所以抓教学改革就是根据国家的要求,他前一个十年,他抓整个课程的建设和实验,构成这样一个完美的体系。在下面第二阶段怎样渗透这个改革就抓教学改革,所以教学改革成为这一阶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这就讲这个问题。

然后他就说到怎样使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怎样以各个课程标准来组织教学,怎样遵循学生的轮值(音)规律、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实施,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我想刚才这几点马处长都讲到了,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省里现在要做的是跟教育部的步调是一致的,它就是教我们今天就要干什么,他就方向性的引领了这种文件,我们是根据这个去做的,这就是我们的发展趋势。然后又讲了考试评价改革,讲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管理,农村的扣改(音)等等,这是第二个文件。

    第三个文件是2014年发的,叫什么呢?叫做《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还是深化课程改革,这个叫做《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是根据十八大提出来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提出来的,立德树人怎么去落实课程改革?还是讲这个,还是要通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拉尔在这个里面他讲到紧迫性,重要性、紧迫性,讲到要把握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讲到基本原则,总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共目标、主要任务等等。

主要任务讲五个统筹,一个是统筹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这个学段要统筹。第二要统筹各个学科,要发挥,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要统筹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的育人意识,提升数学科学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之间的互相配合,发挥综合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然后是统筹扣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环节,就是这任何一个教学的环节,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这些环节都要统筹,都是一个标准下去。

所以现在我们做高等标准修订就是要求,要做质量标准,每个课程标准里面都有一块叫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就是考试要求,还要做高考验证,就是说要提供这个验证,而且这一次考试中心的同志也一起来参加研究,就这个课程调研出来以后没有考试大纲,这个反复地讲,要统筹,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不要课程是一块儿,教材又不一样了,教学也不一样了,课程标准本来不太难的,就好像又给搞的难了一点,上课的时候又难了一点,考试更难,那就没办法弄了,所以现在是要统筹,然后他就统筹一些教师管理的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的,统筹各种力量。

    第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各种教学的,比如说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这样一种阵地,你不统筹,这主要它的核心问题,然后助力推进关键领域主要环节,哪一些?应该讲到,明确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现在对高中科的标准修订,它的主要的(1突破点,就是核心素养和这个学业质量标准。

那就是说,他要从这个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阶段,人的发展过程当中,他要关注哪些核心素养,在每一个阶段主要是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每一个学科你怎样来落实这些核心素养,同时,你每个学科要提炼出你的这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比如说我们做语文标准,语文,你核心素养是什么?你以前讲(13430),还要讲这个叫做“拼凑读写”,现在我们的核心素养提的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提它这种核心素养,而不是说“拼凑读写”,(13454),不是这样子,所以它的每一个学科都在提这个东西。

    然后教学是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是围绕核心素养的评价,然后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每个学科都要做分级标准,比如说一般的可以做三级或者是五级,这个分级标准还要跟中考、跟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挂钩,就是说学业水平考到哪一级高考考到哪一级,都是做好很好的说明,所以这是课程标准。

那么你像这一段他讲的有关的教程,再底下就是改进学科育人功能,改进学科育人功能前提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然后又讲过学科育人的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科之间综合育人的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还有一句话,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所以我想我们只要认真地把这些文件读一读,其实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清楚了。所以这个文件网上都有,大家都可以随便调调看,我就不再去解读了。总而言之,我们想我们所谓的发展的趋势,是根据国家的要求,国家它是根据世界发展的这样一种时代发展的这种趋势,所提出来的一种战略,“科教兴国”的战略,素质教育的思想、课程改革的这样一种重大的部署,是根据这个来的。

    这是比如说课程改革,那么关于信息化,你看习近平同志今年522号一个特训,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他这个当中讲了几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的到位,就是他讲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跟你讲中央口径已经变了好几次,一开始叫促进锻炼你知道吧,然后叫迅猛发展,现在是叫日新月异,这个都是有讲究的,确实现在这些东西到现在是日新月异,你看看你每个人用的手机是不是日新月异啊,确实是的。你看,互联网他讲了几个,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的思维,他不断地讲起思维变了,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讲的特别地到位。

习总书记确实是战略很高的,深刻地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就世界就是向这个框架去发展的,所以我们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就是要依靠技术的发展来推动变革和创新,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网络化的、素质化的、个性化的、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里讲的特别好。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所以,这个讲的特别有道理,然后就讲到我们中国将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所以公平教育信息化。

我还有一段话是刘延东同志讲的,我认为他讲得也非常有道理,非常到位的。刘延东同志在2012年讲的,十八大之前讲的,十八大以后,中央一直到教育部的领导出来讲教育信息化,还有这个精神,他讲教育信息化不是说是用计算机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他讲这是一个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深刻的革命。信息技术它突破了学习的围墙,原来我们围在一个教室里头,围绕一个知识点学习,现在一个网线进来了,围墙打破了,是不是?每个人做成一个终端,一个网线一进去,每个人都跟世界连在一起了,没有围墙了,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学习的内容被扩展了,手段也更新了,师生也要有信息平等的地位,也就是说本来是信息在老师这儿,学生只能听老师讲,现在是平等的,大家一起上网看,所以就有助于构建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

所以我们有一些理念为什么实行不了?因为它是在新的时代所产生的思想,而新的技术没有在你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实现,所以在旧的教学环境当中,在没有新技术的环境当中,有新的思想,比较难的。现在新技术一来,它这个就迎刃而解,有很多问题能够迎刃而解的。 

所以他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双重革命,实行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讲得特别有道理。一个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现在我们研究的是学为中心,还不是学生中心,是学为中心,大家注意一下;然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人力培养为主转变;向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不仅是课堂学习,所以这个讲的,而且课堂也要改,讲得特别的有道理。所以他说要顺应这种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使教育更加地体现以人为本,讲这个。

    所以教育的以人为本,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它通过教育这样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因为在一个教室里头,它本来就是标准化的。可能互联网加进来以后,它就可能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所以我们要理解,我们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我们的以人为本是什么?更多地多样化、个性化,核心点在这儿。

    而多样化、个性化怎么实现?我们不能把学生都解散回家,我们也不能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学校还要办,课还要上,可是要改革,怎么改?技术。所以我觉得李延东(音)同志的讲话很深刻,习总书记讲话也很深刻。这样就是说我们在整个的教学的改革过程当中,怎样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体现教育信息化的这样一种要求,然后把这两点均加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去,那你的改革就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中国注册的这样一种(14229),其实是与世界的改革同步的,每个国家都要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美国,美国它的上世纪末组织了几千名专家,大概一两千个专家,研究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研究围绕这一个世纪,是什么样的科技、科学技术是引领这个世界发展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应对这个技术,当时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他们提出来,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

    这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的这本书,现在教授翻译过来,出了这本书以后,现在在中国已经印了好多好多版本,好多好多次了。那么现在你看那个机器人,你看最近播的上海交大的学生用一个人脑来控制那个电脑,然后电脑又去控制那个螳螂,螳螂就根据他自己想的,我人怎么想,让它在地上怎么怎么走。你看那个报道了吧?这四个技术一个都少不了,少了一个技术做不出来。而且是聚合四大科技,它不是简单地用四个科技,是聚合科技,他要把它整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个科学家研究以后,他们都出这样的共识,然后就写了一个报告给国会,就告诉他,我们研究了,是聚合四大科技。竞争剧烈也有发展的,我们的人员能力就是要靠这个东西,然后同时又提供一个报告,就是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就是说聚合四大科技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那么我们教育怎么改?提出了一个教育改革的方案。

    第一,分两步走,第一步在哪一年到哪一年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渗透,就是把这些知识能够渗透到稀有的课程当中去,必要的时候开一些小的知识的模块,然后就是说渗透到稀有的课程体系当中去,要让大家知道,还要体现一种整合的思想,让稀有的一些课程做一些整合。

第二步就是重新设计新的课程,在特别是高中阶段,就不按照数理化,不按照物理、化学思路来组织教学了,就要按照聚合科技,而且以这个四大科技为基础来组织这类新的教学的这种内容和教学的体系,这是美国的研究。

    那么其实全世界的教育理论家都在研究在新的时代教育怎么办的问题。所以你看这个美国的新媒体联盟每年要发布一个报告,《地平线报告》大家都很熟悉,关于这个《地平线报告》,我现在特别感兴趣的是这样的一句话,叫做“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得海量的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者自身的角色。”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它在连续好几年的报告里面,就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它为什么要讲这句话呢?就讲我们教师和学生是个什么关系呢?学校跟学生什么关系呢?就是说我有资源还是没有资源?它说我理念在这里就是一个教材和教所,资源在我这儿呢。现在的资源在哪里?在网上到处都有,所以他可以在网上轻松地,而且免费地获得海量的资源,同时他在学校里面有组织交流,老师跟学生有交流,学生之间有交流。可能现在互联网能够集中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跟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或者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搞一个社区,我最喜欢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研究,那就不一样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的背景、不同的年龄的人,就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研究,你说这个学习的效果是什么样子?所以教师就要思考这个问题了。

    我也经常讲这句话,我经常说,我们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什么意思?这就是说我领了一批孩子站在海边上,我背后是个知识的海洋,然后我就从海洋里面把水舀在我的桶里,再从我的桶里舀水舀到孩子的碗里。现在怎么回事情了?现在老师跟孩子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头,那么你老师干什么?多余舀水分水了。你干什么呢?挑战我们已经很久了,没有书的时候,我们现在这种教育方式最好,我的老师讲给我听,我记住了,我就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他不知道,他连本书也没有。后来有书了,这个问题就应该得到部分解决,孩子跟我们一起在书房里读书不就完了吗?不行,我们想了一个办法,一个学生一个教材,一本书,他那个教材他看不懂,要我讲,我不讲,老师手里还有。行,那我不讲他不懂,后来好了,后来有人想了办法,给孩子发参考书,你老师不是有参考书吗?发给孩子,而且教程的书都烧掉了。老师一看怎么办呢?老师有办法了,让同学说什么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没有问好,手都举起来了,大家都会,在哪里?教科书上写得好好的,然后就课堂上充满了热烈的掌声,不断地把掌声送给他,其实孩子有没有懂呢?不一定,他不一定能够理解,他也不一定已经懂了,所以做作业还是错,考试还是错,你还要跟我学,是不是?所以老师他有事情做,你懂吗?

    所以现在就要你老师几乎要考虑你怎么实践自己新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你在上面去讲,底下人说,我今天在百度上看了,跟你讲得不一样,你怎么办?有一些人就上网怎么办?不就来了吗?所以这样的事情很多,所以教师要考虑你自己怎么做,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头,你就作为一个教练,引导他去探索知识,你是个游泳的教练,不是一个讲师,不要再做讲师了,是不是?做教练,教练比讲师好。所以你要在岸上跟他们讲,游泳,教练跟你怎么怎么讲,你还是不会游泳,你到水里去,教练在旁边怎么怎么稍微一点拨、一指点,就会了,就要搞成这个样子。

    所以《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这本书,它讲了很多的问题,我把它梳理了一下,画了一个表格。它从八个方面来研究在不同的时代,它教育的这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说教育的责任。它其实共分为三个时代,一个叫学徒制时代,一个叫普遍的学校教育时代,一个是终身教育时代。我们现在正处于由普遍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这个时代,可以这样理解不?

    实际上普遍的学校教育对应的是工业文明,而终身教育时代对应的就是这种信息社会,为什么要终身教育呢?就是知识不断地爆炸产生,今年学的东西,明年说不定就过时了,我今年讲的,明年说不定就不一样了。大学学了四年了,第四年学的东西,一看跟第一年、第二年就不同了,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我们大家都知道,跟责任不同。

    学徒制时代就是我想把孩子送去学个理发师、学个泥水匠、学个木匠,这不就是学徒制时代吗?资源在哪里?在家庭,跟一个国家没关系。那么他的期望是什么?就是把他长成像他的师父一个样,不就行了吗?所以他学的是什么?是实用的技术,他的教学方式是学徒制的,比如说试探、观察、指导、实践,评价也是靠老师的观察,然后给你运行,怎么运行的。然后地点他是在家里或者是……文化他是成人之间的文化,关系是个人亲情关联。

到了我们现在统一学校教育,资源在哪里?在国家。我把学生交给你了,为什么家人跟学校里面的问题比较多呢?有时候他就觉得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你的事情,你告诉我来接受义务教育,那送我上学我还有责任,责任全在你国家,他没事,他没有事情,将来没有责任了,很少责任的。

现在所以他的期望既然是交给我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人人要成功。所以有一些口号,我们教学了以后,到最后很难实现,什么问题呢?因为你把资源用在自己身上了。所以我在统一的学校教学,它的教学内容当然是学科知识,所以以学科为中心,按照学科的逻辑来构建我的这种教学的体系,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学主义,讲、问、研、考、修正、参与就很不错。然后他的评价就是测试,标准化测试,因为统一的,你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方法也是一直统一的,然后考试也是统一的、标准化的了。所以今年的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间、孩子之间的同伴文化,然后它的关系就是权威人物(音),就是老师的尊严,不然怎么教?

    好,到了现代的终身教育社会,它要改革发展到什么样子呢?它的趋势是什么呢?就是说它的责任有一些就到了个人和家长了,我家长希望孩子学什么,变成一个什么样,个人有什么发展的兴趣爱好,我想发展成什么样,你有选择的权利,不一定是国家给你说了算了,一定要你……所以过去国家说了算,就是说你考什么学校,国家都给你安排了,现在不安排了,让你个人选择,所以期望也是个人选择,根据自己的这种期望,我就想做一个什么事情。

    然后就是说内容是什么?你看它说得特别好的,叫做学会如何学习,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就是这句话。然后也讲到,教学的方法是互动,是个性化的任务,是指导、反馈、讨论等等。然后这个评价是(15306),是(15308)交织在一起的。地点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文化它是空核心的,刚才我也说到这个意思了。

    关键是计算机中介的一种互动,所以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一种互动。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写得还是不错,这本书翻译过来时间不是太久,但是也印了好几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然后我就是说时代的文化精神,它必然要影响这个,我现在还是讲的整个它这个叫做什么?整个世界它在新的时代发展的这样一种背景当中,关于教育的比较宏观的一些考虑。然后现在它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必然影响我们教育的思想,影响我们课程的理念,特别是促进我们学习科学的这种研究与发展,而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教学的方法产生影响。

    所以我介绍几本书大家可以看一看,一个就是《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这本书是法国哲学家莫兰写的,是联合国教科文委托他写的,因为他是研究现在的人类思维科学的全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哲学家。他研究了从工业文明的这样一种技术思维,走向了现在的这样一种信息社会人的一种复杂性思维,所以人必须是思维应该是复杂性的,他认为这个世界不是按照我们工业文明产生的技术,那些惊人的数学和力学的时候,告诉我们的今天是什么,明天一定是什么的这样一种情况,世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二次大战以来,发生在世界上的十几件重大的事情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们要研究不确定性。核心思想是研究不确定性,而且这个世界是因为这种创建是不断地产生的,明天会产生什么新东西,我们还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来适应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社会,这是他的非常重要的思想。

    然后他还讲到,未来的教育所必需的七种知识,就有讲到运作的难点,错误与幻觉,这一点他一讲我们每个人,他都认为我认为这个东西是对的,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缺少自己为非(音)的想法,而我们认识的许多的东西,甚至是常识有的都是错的,可是没有人知道,自己从来不肯说我认识这个世界上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东西其实是错的,这些问题就是非常重要。

    然后又讲到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其中强调研究不确定性,他在这个书当中还专门讲到,这个书非常的薄,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很薄很薄。那么从北京大学出版社印出来的,现在已经买不到,在网上有旧的书可以买到,新书买不到。那么这本书它讲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把这种复杂的知识,把它切割成不同的学科,切割成不同的块块,每天学习一块,把它相隔化了,他认为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十分需要让孩子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需要理解这个学科的概念与那个学科的概念联系。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比如说大概念,你这个学科没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且学科之间,比如物理、化学它的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联系,他要求要这样子来做,所以这本书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估计有很多老师看过了。

然后这本书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大概不是一位两位看到了,这本书已经让我们读了十几年。科技改革初期,华师大就翻译过来让我们读,让我们读这个《后现代课程论》,这本书现在封面都换了好几次了,印了好几遍,好几版。

这本书里面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论”我们大家都很耳熟能详,都能知道怎么开发、互动、探究、跑的过程、个体在课程中的体验,学习者通过理解和变化来寻求文化和社会问题。所以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的,同时又是开放的、灵活的、具有情境性的、实践性与现实性的,我想这些话大家都很熟悉,我也不去解释了。但是我总觉得这本书依然是引领我们课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书,你要去大学里面读课程论的博士,这本书是非读不可的,还有一个《人是如何学习的》,也是一定要读的。你去看那个博士点开的那个书,我也翻看了,你那个博士点学什么东西?这本书是要有的。

    然后就是这本书,叫《人是如何学习的》,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就是研究学习科学的,这本书它研究的是在真实场景当中人是如何学习的,而我们以前得到的这种认知主义,还有以前我们的这种从苏联过来的叫什么,它那个是比如说刺激-反应理论,它是通过对动物的研究,说给动物一个刺激,它马上就怎么样,长期刺激以后,它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反复做练习题呢?就是在这儿受到启发,那个狗熊本来是不能爬到那个上面去的,可是我们告诉它你上来就有吃的,上来就有吃的,然后去训练,反复训练它就能有吃的了。比方说你现在说上来它就上来了,或者吹个哨子它就上来了,就是训练的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做练习题,就是刺激-反应理论的结果,这个理论早就是不知道哪一年时兴的。

现在这个理论就是《人是怎样学习的》,专门研究了真实场景当中人是怎样学习的,而有人研究了,就是认知主义理论是在比较虚拟的场景当中的、特定场景当中的人的学习的情况,而这个是在真实的、现实的、正常的学校教育当中,还有社会生活当中人是怎样学习的,所以这本书也很好,我等会儿可以再还有一张片子要说到它。

    这本书是佐藤学,是钟启泉先生翻译的,叫《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这里面讲到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一些概念,比如说对话,比如说动态的那些课程,在这本书里面讲得很有道理的,大家不妨找来好好地看看这本书。

    那么关于人们如何去学习科学,我这边要展开一下,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教学的理论,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改?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组织教学?是因为要有科学的支撑的,就是(16029)讲的科学支撑的。这个科学是学习的科学,学习的科学世界上的知名的科学家都研究过了,《人是如何学习的》是美国的一个科学研究小组花了十几年时间在学校里面研究出来的,那么它这个研究你比如说,这本书找来看看,其实不是十分难读,他那个前言是我们华师大的叫做高龙(音)教授写的,那个前言里面他讲到一段话,然后我把它做成一个表格,大家可以看,就比较清楚。

    他说,现在我们讲的学习科学,是建立在新的知识观基础上的学习科学,也就是说由于我们人类的发展,我们大家对知识的认识发生变化了,所以我们怎样学习这个知识也发生变化了,同时还有对人的学习的研究,人的这种学习过程的研究,是吧?所以他研究出来比如说人是如何学习的,他研究出来,因为知识是积极建构性的,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所以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因为知识是蕴含在团队的共同体当中的,所以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因为知识是个人和社会,或者我与情境当中互动的一个产物,所以实践的共同体当中的学习者的社会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就等于情境,为什么你经营的情境教育能站的住?它与学习科学是一致的,情境性。

    所以,我们这一次的高能课程标准讲学习方法,核心思想为标准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而这种学习活动是在特定的场景中产生的,这个情境,就讲这个。那么情境性,还有知识是复杂的,跟刚才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要掌握系统形成的知识的不同的方面,要掌握组织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方案,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讲建构化,比如说我们现在高中的课程标准讲建构化,就是讲通过自己的梳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是建构化吗?因为知识是复杂的,以前我们是把这个复杂的知识一个点一个点地讲给我们孩子听。现在我们要求孩子你自己学了,从小学学到高中了,你自己梳理一下能不能弄出一个思维稿图出来?比如说就某一个方面搞一搞,这就是知识的建构化,你得把那个复杂的知识能够建构化,搞明白。

    所以幕后的,很多知识是幕后的,不是靠迁移能够实现的。就是比如说语言的学习,或者说语言的学习它有的东西就不是靠简单的知识的迁移能够完成的,从我的脑子里,当然你们脑子里面做不到的。所以以前我们省里有一个专家取笑我们,说你们中学的老师是什么人?我说是什么人?他说给你们发的金钥匙奖,金钥匙奖是什么意思?因为你看那个仓库保管员,身上挂了很多的钥匙,你们就是知识仓库保管员和搬运工,把门打开,进去搬一块知识,搬到孩子那儿去,你就是干的这个活。我一想,大学老师干得比你们还多,他是大学里面的,我说我们中学的老师用金钥匙主要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的大门,对不对?但是总而言之,知识保管员和搬运工的角色还在许多的学校里面存在。所以我们认识到知识幕后的,有时候就要知道了,就是靠这个搬运工是不行的。就是新的知识观基础上的这种学习科学。

    然后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现在有一个比较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教学的一个理论,叫“为了理解而教”,“为了理解而教”是美国哈佛大学学院的一个教授提出来的,现在大概比较流行,大家可以到网上去看看,我们中国的学者也对这个东西做了研究。他这个理解已经跟以前我们讲的这种认知、理解、掌握、创造这个概念理解有所不同,他讲的这个理解,比如说他理解的维度他重新划分了,比如说领会意义,灵活运用,洞察执行,他这样的意义,中国的学者给他梳理了一下,搞成这个。

    然后领会意义,他也有量表,今天因为我把那个量表删了,太多。然后灵活运用也有量表,什么就叫灵活运用?在什么情况下,怎么样地运用,有十几点,然后洞察执行也有十几点,他这样对你这个孩子学到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理解,我们的学习是为了要帮他记住还是干什么呢?要理解而教。

那么现在更为前沿的,就是说我们现在讲的叫做深度学习,现在大家都要做深度学习,那么深度学习是什么呢?深度学习是什么?现在叫做目前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日益深远,是吧?那么这个深度学习现在有一个叫“专业教育联盟”,是美国的,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界定,所以现在可以统一这个概念,因为大家说的不一样。它就是以创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你看看它每个词都很讲究的,然后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且将其所学付诸应用,我们现在就按照它的这个说法来理解它。

然后它下面讲到,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校内外获得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他绝对地推荐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深度学习它是有载体的,它是有方法的。不是说你把这个问题问得一深你就叫深度学习了,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来讲,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已经被学校欣然接受,教育者正在接受这些学生们早已运用的工具,将课程学习与真实的生活运用相融合。

    这一讲的就是这些学生活动,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允许学习者控制自身参与项目的方式,这个方式大家都有很多,就是将各种各样的考试,与掌握、沟通、协作、自我导向性学习等技能相连接。就是说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评估学生表现,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考试的分数。所以然后他也解释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深度的学习,在科学教育中,被看作是弥补差距的途径,而且它有讲到有一个研究所,对这个基于项目学习的研究,就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比基于使用标准教科书的学习要好,好在哪里?都有具体的论据。

所以它有一系列的优势,比如说提供真实事件的关联,更长时间地保持记忆,更好地使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对21世纪的工作环境的准备,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项目学习的优势。

然后又讲到,类似的探究性学习,他说基于探究的学习,是指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主探究来接受知识,这是一种做中学的方法,就像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工作一样。所以就是研究已经表明,他会提高他的这种成就水平,在很多的领域。

所以这个深度学习其实我想最新的解释是2015年这个《地平线报告》的第一段就专门讲深度学习。所以这个2015年《地平线报告》,它是由美国人组织大量的教育学家和技术的专家,然后做出了这个报告。他也分析了我们学校面临的趋势挑战和基础。   

比如说这个趋势,近期的是增加混合型学习的应用,你不完全是一个平板的这样一种训练,这是其中一种方式,混合型学习,提升科技因素的学习就是说,把科技因素整合起来,这是马处长不断讲的。说你这个科技,你那个苹果他也讲那个叫什么乔布斯,就科学技术因素的这种结合,所以他现在就讲这个科学因素的这种学习,提升他,他也结合起来,因为他做了很多私营学校。近期就是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近期学生从消费者转为创造者,消费者就有普通的等待接受学习的这样一种消费,这是消费者,变成一种创造者,创造当中去学习,而且创造这种知识的创造者。

    远弃是要重塑学校运行机制,这个学校的运行机制都要改变,然后还要探索深度学习的策略,他讲得挑战讲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说这个挑战,第一个可以解决的是提供实际的学习机会,将基础融入教师教育,我想我们也已经解决了。

第二部分,(170:29)在哪里?推进个性化学习,我们现在要做的推进个性化学习,这个是很难,他也难,他不难我们更难,对不对?分析是很难的,难了才要我们去做,不然不叫前瞻性。

所以他说重塑教师的专业的角色,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教学创新的推广,我们现在就做的这件事情,还有复合思维的教学,就是整合教学。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引领发展的,都是处于我们这个,在我们江苏教育基础教育很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发展的,所以马处长说,每一科可以比一比的,现在看来是可以比一比的,人家做得事情不是也是我们做得事吗?他怎么来,我们也怎么来,他什么趋势,我们也什么趋势,然后他经区医院(音)的技术是什么呢?一年之内是自带设备、创客空间。

所以最近说是长峰(音)有一个学校叫孩子说,自带这个iPad,然后九十几个家长是赞成的,就一个家长不赞成,网友九十几不赞成。然后《新华日报》采访我说,说是这个怎么办,我说我就不跟你说了,要说我就文字跟你说,我最好不要说,你不要找我,他说要找你,找我我说你找我以后那我说了以后就供你参考,你不要登报纸,不要说我说的。

    后来他说你等一下发给我,我就发给他了,我就说,自带设备是一个叫做什么,全世界趋势,我们现在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我们经济发展不同的状况可以有多种模式解决这个问题,不一定都是要由孩子自带设备,那么多种模式解决现在也已经有多种模式解决了,但这段话他没有登,他登了别的话,还是登了。

    所以这个自带设备是一个趋势,然后是创客空间,就现在的这种创客现在很流行,现在有几个老师做得创客空间,在全国已经很有引领感了,就是“互联网+”里的孩子的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创造,不是依靠错(音),也不是依靠电邮汀(音17244)做的,而是用互联网做的,这样一种创造,给你网络开发空间,我们大家在这做,而且做得很好,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好。

    然后是3D打印,(172:51),还有自身硬的学习技术。3D打印,24号李克强在北京专门听讲就讲3D打印,3D打印是新型工业革命的一种生产模式,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就跟以前这个工业生产方式不一样了,3D打印在学校里面应用也是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今天不讲了,没有时间。然后讲自身硬的学习技术,数字的徽章和可穿戴技术,有的东西已经讲了好几年,比如说自带设备、3D打印、自身硬技术可穿戴技术,都已经讲了好几年了。

    那么,他推荐的比如说有七项技术,几十项技术都能应用我们的教育,都能改变我们教育,其实我们从当中选择一两项技术就已经是很好的了,他比如说消费者技术,这里面有许多技术就是大部分人都在做,大部分人都用的技术,教育也可以用,就叫消费者技术,目前就可以拿来用的,然后叫数字化策略,你比如他讲的自带设备,翻转课堂,微智智能(音)就是定位系统了,比如说创客空间,保护复原技术,数据保护和复原技术,这些它是有一定程度是为教育自己去设计的,然后互联网技术就讲到云计算,物流网,云应用聚合技术,聚合都要工具,现在这个习近平同志讲的这些,他都讲了。

那么在互联网我们现在都讲“互联网+”,我们探讨一下这个“互联网+”,有人讲“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我说不是这个概念,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时代,它就代表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就是互联网跟任何一个领域都少不了,你想想看,现在国家讲的“互联网+”,李克强开的“互联网+”有10个项目,你讲那10个方面哪一项少了互联网行?教育还行,就说明教育不行了,你现在还行,那就说明你不行了,是不是?

所以教育要改革,那么教育和“互联网+”要引领什么问题,我觉得“互联网+”现在要探讨,移动互联网、物流网、云计算、大数据、销售工具,各种销售工具,包括你用的word,用的这个什么PPT,这都是消费工具,这些在你的课文教材,教学评价主页里面怎么来改变,怎么来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来改变你信心的这样一种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这样一个问题。

他还提到一些学习的技术,比方说学习风气,比如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开发许可、虚拟实验室,研究实验室还有奖章,就在我网上学的东西给你一个奖章给你一个学分,怎么认?这些东西都讲得特别好,然后讲社交媒体、社交网络,比如说我们有的,比如说有的学校他都让孩子怎样通过微信来写作,怎样的通过这个博客来写作,可是不一样了,通过QQ来写作,那就极大地解放了孩子的这种写作和创作的一种能力,这方面它的问题显得也重要。

    你看可视化进入他也讲到3D打印,增强现实可视化等等,还有讲石门技术(音),石门技术他解释是什么东西,就是可以用来改造一下就用于教育了,它叫石门技术。这是第二个,就不去具体的去解说了。

    那么其中讲一讲叫做翻转课堂。那么这个翻转课堂我们印象中的理解就是,有的我们课前怎么做,课后怎么做,课中怎么做,然后说我们早就有了,我们新学科叫做就是翻转课堂,其实这个理解还不是十分的准确。那么,翻转课堂它的指向是个性化学习,就是说你看一个威志林(音)讲得特别好的,就是说他这个不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学习同一个内容,可是就是程度不同,回家做作业的时间也不同,而翻转以后,他自己先根据老师提供的工具、资源、路径去学完以后,老师及时的通过数字的反馈来分析,来知道你们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就可以组织这个各地的辅导和这个讨论,那么这才是它的实质。

所以我们想有人说,我每堂课都上到外面去,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确实是这个问题,但是这是一种教学的程序的改变和模型的改变,不等于一定要在课外完成,我们是想所以我们经过的一段时间的实践,大概是可以这样来,比如在数字化环境下,这种翻转课堂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第一步先让孩子自己学习,但是这种学习不是允许,不是先学后教的学,而我要给他工具,要给他资源,要给他路径,要给他指导,然后这个任务可能是我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也有可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任务,有可能是教科书的任务,也可以是整合了教科书的,或者是课外文章一个什么教育的一个内容,所以这种任务有可能不完全是知识点,也有可能它不完全是由老师产生,不是任务单不行,而是任务要做什么样的任务单,而且提供了任务单你要同时提供工具、资源、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才能自主看进书去学习,不然他就一本教科书怎么先学啊,那就是预习,是不是?不外就是给你几个练习题,先做一遍,那叫什么先学呢?

所以翻转课堂我们第一阶段可以做这个,第二阶段你学习完了,你把你学习的成果跟我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那么原来我做得练习题教给你,现在你要把我学习的成果,又要把它用PPT或者说用word,或者用什么报告,用什么(179:05)又是用什么微视频,又是用微电影把它展示出来,告诉你,这个创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那么展示交流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还有一个问题,老师其实已经了解过了,他数据分析了,你学完了再往上我就知道了,然后那么我们提几个问题来讨论一下,讨论一下,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我还可以拓展一下,还做一个项目,还做一个问题学习,所以它是围绕项目的,围绕问题的这样一种学习,他说拓展阶段我做几道练习题可以不可以,可以啊,也不是不可以,他说学生的问题提不出来,我提个问题行不行,也可以啊,问题不在于就是说是学生提出来的,还是你提出来的,也不能都是你提出来的,如不管学生学的怎么样,反而我就按照我的知识点弄几个问题过去,那叫什么问题,导向吗?是不是?

所以我想如果说我们不是课前课中课后来这样分,而是什么?而是我们把这个学习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干这个,第二阶段干这个,或者说我三堂课第一堂课干这个,或者我这一堂课当中有15分钟先向他自己学一学,然后还有我们来交流一下,还有干什么不就好了吗?所以我们这个这么多老师还是很有很有创造的,翻转课堂在全世界流行时间也不长,但是中国老师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做得比较好了,我们现在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模型出来,所以说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改变我们现在课堂的教学机构,当然这个同学讲了,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机构的问题,它其实改变课程的形态和学习的形态,它是不一样的。

这是讲了这样一些,其实我前面也没有讲大一、二、三、四,我也搞不清楚是个什么逻辑结构,最后我梳理一下,我希望把这张表格讲得清楚一点,多花一点时间,梳理一下。这个在新的时代然后我们现在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梳理一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它的核心的主题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就叫教育以人为本了?

所以我简单的梳理了以后是这样几个词,一个是公平的、民主的,这个表文本,是吧?然后是指向了核心素养,就说你自己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你这个国家是知道这个教育,小学幼儿园到博士你都不知道,要主要发展人的哪些方面的东西,这个也不合适,当然我们以前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实也是人的核心素养,没有用这个词而已,那么我们现在还要具体化,在每一个年段,每一个学段主要的是干什么,每一个学科主要干什么,把这个搞明白,都要指向人的核心素养,然后是个性化,每一个人其实是一个不同的人,我们要面向的全体,其实是面向的不同的全体,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要长得像自己而不是标准件。所以这个里头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怎样个性化,我们在现在这个40个人,30个人,50个人的这个班级里面怎么个性化,就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但是这是趋势,这就是趋势,这就是我们前瞻性项目要做的。

    然后人的学习的主动性,这个人他不想学没有用,这时候他的学习的愿望最重要,他是一个主动积极学习的人,他就能学好,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积极的能学好,不主动不积极学不好,很简单,这个我认为不需要讨论,或者说这个他的效率更高,或者说他效率更好,是吧?这个我觉得不需要讨论。然后是关注人的创造性,因为他面对的是这样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不确定的,充满了不确定的这样一个时代,所以特别需要创新,创新来推动国家的进步,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

那么我们跟我们贴的最近的就是我们教学的这几个方面,然后课程、教材、课堂评价,这些方面怎么去发展呢?它的这些主题词是什么,我们向哪些方向,它的发展的走向或者说方向是什么,做个简单的梳理,大概是这样一些的。

你比如说课程刚才已经说了,课程只是一个跑道,还有课程我们要关注这个人,跑道上的人,就是说是在跑道上跑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所以课程它的这种核心的发展的趋向,就是说我们用以前我们叫学科是以知识为中心,就是把知识不同的知识分给不同的学科,现在我们不叫学科,叫课程了,那么课程实际上就是人进来了,关注的是人,人对知识的这种掌握和理解,那么它要考虑这个因素,那么既然是以人为本的课程,是要关注这样一个核心的思想,那么要关注哪些方面,一个它这个课程应该是多样的,是可以选择的,因为人是不一样的,你不是要个性化吗?而你这个课程它不是知识本意的,所以他要考虑这种复杂性的,这样一种社会很复杂性的知识和知识把它融为其中,也是一种不合适,要强调同等。

所以现在为什么有谋害的思想,他是非线性的,谋害其实就是它的核心思想,是非线性,它不是简单的新进的版本,所以它的模块,所以我们现在你比如说,我们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性的课程,我们就比如说原来只有国家统一的课程,现在建设这个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们很多学校都做了校本课程,可能你做得校本课程还是全校的孩子必选,很多的课程叫必选,然后你还搞这种一年级学什么,二年级学什么,那个国家已经设置了那么多的国家课程了,都已经完了,你认为你要补充什么东西,是不是你需要来想一想,补充这个就合适了?应该补充什么东西,你的校本课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建设,怎样变成多样的,可选择的,同等的,现在越搞越多,一个学校开个几百名很正常,几百人的课他有些孩子只是本意的课程,大量的,他还不是(186:14),他还不是同等的课程,他还是根据,我们有的东西从我们的课程当中里面拿走了,他也没有了,然后就叫校本课程,合适吗?

所以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里面有许多的元素,是需要我们去考虑的,比如说现在这个校本课程建设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来的,它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说我们老师会什么,而不是说我们校长想你要什么,而是学生要什么,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课程就是说,对于我们基层的学校来讲,我们不是要去构建国家的课程体系,我们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给你那几个课时你主要的是干什么,这个事情我想我们要做校本课程项目的时候,请你考虑清楚,你看那个国家是怎么要我们做的。

然后登山型,登山型可能大家现在都知道了,相对于阶梯型的课程,阶梯型它是以知识点为安排的,一个一个知识点连起来,中间掉了一块不行,就掉下来了,你必须补课这是阶梯型的。登山型的课程,它是以主题任务来组织学习的,而不是以完全的知识点来组织学习的,它课程也变了,课程的组织形态也变了,所以说目标它有课程的目标,但是登山的路径、时间和这种方式和它这个过程当中所生成的其他的课程是不同的,所以它叫登山型。

所以我们讲登山型课程仍然是比较先进的理论,这个就是叫我们刚才介绍的这种左宗学(音)的那本书,大家可以看看。

那关于教材,他的那种核心的理念,为了教的教科书和为了学习的教科书,比利时两位学者写了一本书,绿皮子,这么厚,很厚的,叫做《为了学习的教科书》,讲得特别的好,就是说我们的教科书怎样的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存在。所以现在要说如果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就是教材发展的趋向下,它首先它是更加的时代性的,它是可以及时更新的,(188:39),及时的补充一个问题,很快的,而且它是超文本的,是立体的,是开放的,它是开放的,是立体的,这个教材就不同了,然后这个教材是建构型的,我们现在大量的教材,或者说现在正在努力做到建构型,大量是什么?只是告诉型的,比如说我们讲校本课程有多少是建构型,还是告诉你这个知识只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地方有什么特别有个什么事情,它不是说,我给你一个任务,你去完成一个什么工作,然后你就会知道我们这有一个什么,这是一个建构型的,我们现在大量的做的校本课程也是知识告诉型的,那么这种知识的选择你就(189:20),你校长认为应该给他,就应该给吗?那么多专家都说不用给,你说要给,合适吗?学生他不想要,合适吗?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搞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经典阅读,怪了,这东西是我们做,然后《三字经》背,《弟子规》背,背的一个都没有,根本就不应该背,背什么《三字经》、《弟子规》,特别是《弟子规》没有一句话是好的,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趋向,我们国家去年3月22号发了一个文,叫《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通知,里面就讲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把传统文化搬过来就让孩子背,花了那么多时间把孩子(190:15),没有用,而且给他传递了一种腐朽的、不合适的价值观,我们就随便摸一个就背,你以为我们老同志在那做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审查,我们在那做语文标准我们没有考虑,我们也考虑了哪一种合适,哪一种不合适,为什么我们书里面没有《三字经》,没有那个叫做《弟子规》,我们不能用这个东西,因为是一个设置课本,现在我们设置的方法多了,不要给那个东西设置,那是一个设置课本,是吧?不是一个专家这样讲,你不要以为是我个人意见,不代表,还不完全是我个人意见,当然我也是这种想法。

所以不要我们经常的开个课程,好像是觉得校长他的脑袋就行,就搞了,这很不好的,所以这种教材就是怎样的有工具、有资源、有孩子学习的阶梯,去给他提供脚手架,怎样的让他在这个教材学习过程当中,完全自己知识的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告诉,这个是很重要的。

然后课堂学习,课堂的教学,我们现在统治我们课堂的还是讲、(191:35)考,然后我们走向自主合作探究。

我有一次领我们一个教育部的同志到一个学校去听课,高中,今天我领着人来听课了,你帮帮忙,不要讲考试,你讲别的东西不行吗,你今天为什么一定还要讲考试,你一道题一道一道的讲,他说哎呀,我今天大家都知道,实际高中教育部的同志来讲,我们这些省里、市里的人陪着,你还给我们这一套,你改了再做嘛,对不对,为什么一定要今天弄啊,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高三的老师离开这个他不知道怎么上课,他就是考,无非就是考,这个东西会怎么考,你们有没有做错,我们应该怎么用,就是这样上课的,能怎么办?他已经习惯了,讲(19231考,统治我们课堂怎么办?

所以这种活动就太不容易了,这一个小学做得还是不错的,很多地方。到了特别是初三、高三,哎呀忙着呢,所以甚至有的人就跟我讲,你知道什么老师最好的,我说小学老师最好当,最好当然是高三,就拿了卷子抄抄,做做,评点评点,高一老师比他们都难当。

所以现在咱们这个很痛苦,这种合作探究我想我们主要的,比如说我去看课,我就看学生有没有自主学习,学生有没有自主实践,有没有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有没有问题,这个问题(193:21),有没有探究的这个过程,有没有合作,有没有对话,有没有交互,所以我们新一届的进来,我们就研究探索四个字,自主交互,新一届给你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这个环境下,更加自主,更加交互,他也提到这个东西,上海的实际上也是四个字自主交互。

    所以我们现在即使没有新的技术,评点这样的,要有孩子的这种实践活动,而不是老师讲,听啊,做这些题考试,这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现在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叫自主合作探究,不管怎么说,效果比它好,效率比他高,我们不是经常讲高中课堂吗,你们高中课堂是什么内容,我们经常讲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高效是什么,高效就是我用很少的时间,做到很少的题目,考得很好,叫什么高效可,高效课堂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他掌握了,就考得好,这叫高效课堂。没有自主探究的学习,就是靠做练习题,还叫高效课堂?因为你把有效知识点,简化掉了,我就瞄准它考什么,我就搞什么,当然高效了,是不是这样?它考我就教什么,起码我就把你简化掉了,那就简化了,所以它高效了,合适吗?对不对?

    所以评价它的这个就是我们大家讲的,就是怎样的重视他的评价的结果和甄别,就是说跟你分分等,排排队,然后要走向促进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那么怎样的促进发展,那么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高考改革,国家的高考改革,还有就是叫什么?学业水平考试,正规数字评价,然后这个高考的科目还有选择性,这就体现了全面多元的这样一种评价的思维评价的思想。

    所以,还有就是主要是学习风气反馈,这个大数据时代通过云计算应该说是非常能做得好的,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公司给我们做得就是对错对错对错,然后画一个饼图,画一个桩,柱字图,然后你今天这道题几个人对、几个人错,你今天做多少题,几道对几道错,这个太简单了,太简单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个东西,你要深入到当中去,通过你的大数据把你的学习做长时间的跟踪以后,然后做一个分析,你对什么东西敏感,什么东西不敏感,哪里是没有问题,哪里经常出错,为什么出错?然后做得错是因为什么,这你都得知道。所以我看那个我们经常讲课外训练,课外训练。可汗(音)最近写一本书,他标题叫翻转课堂,那很奇怪,你讲什么翻转课堂,你做得那个我们不是知道吗?然后课文其中有一段话,他讲得很有意思,他说我这个课堂学院其实就是个性化教学,就是个性化学习,指向学生的个性化,然后就是讲每个孩子不一样,然后我们怎样有针对性的教学,他说人学习的过程,人的学习就像一个奶酪,切开了中间是一个孔的,外面是光滑的,所以不知道什么人搞出一个什么东西来,你评价说这个问题很好,其实那个60分的人,他虽然考得不好,是不是临时粗心大意,他也能做好,那个95们,他不确定有几个地方不懂,他这次考了95分,我担心考了95分,我一点事儿也没有了,然后呢这个留下了这个洞就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小学数学的问题,到微积分不可能有反应,到了初中、高中都有反应,都不行,在这都是错,所以要想办法通过数据分析,他就弄了一些东西给你弄,弄完了以后他就给你分析,而且把你的大量的数据做了分析以后,知道你那里有孔,然后就开始给你补这个孔。

    你看他现在还弄到学校去了,不是说全世界都有人跟他学这个问题吗,把他这个模型搬到学校全搞实验去。课外训练很有名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学习分析的空间很大,当然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对比,比如我们全国最丰富的这个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这个学生的学习的数据库,好几个学科的,那么我们给这个一比对,我这个地区我这个学校我这个班级我这个孩子在这几个问题上,是一个什么情况,我问题出在哪里,根据情况我的问题哪里,马上一对比,数据一比对就行了。这就是分析,所以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非常重要,要依靠大数据,要依靠云计算来做,来借此反馈。还有装饰过程与结果,不仅仅是结果,就是刚才讲得切入式的评价,所以我今天就是想把这个表说清楚,其实前面都是为了说这个表而存在的,但是有没有说清楚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也不知道,仅供大家参考,渴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罗会长给我们做了一个十分精彩、信息量极其大的一个报告,我个人听了以后,既感到很享受,又感到比较恐慌。说是享受因为听了罗会长的报告以后,对拓宽我们的思路,对发展我们的思维,确实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感到恐慌,就是其报告的这种深度、广度,目前我个人觉得领会起来、消化起来感觉还是有很多困难,甚至于这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对我来说还有比较陌生的地方,所以感到恐慌。

    罗会长从教学的概念入手,引导我们很好把这个社会发展的大的趋势,给我们做了一个描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央教育部的有关教学改革,教育改革的一些重要的文件,引领我们来做了一个复习,同时对教育学的一些经典的着作做了一个重点的介绍,还对这个教学里面大家十分关注的深度学习的问题,翻转课堂的问题,谈了他的认识。

    在这些阐述的基础上,呈现给我们一个系统性很强的一个人本社会,以人为本的这么一个社会里面我们的整个课程应该是什么样的课程,教材应该是什么样的教材,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课堂,评价应该是怎么样的评价,所以说内容极其丰富,我个人感觉,这个温会长的报告,叫把握我们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怎么样才能把握这个趋势,我个人觉得实际上温会长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这么一个信息,要把握这个趋势要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要关注国家的有关的文件要求,要关注经典的教育学的着作,要关注教学改革的最新的一些成果,只有关注了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向趋势,我个人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就以此对这场报告的一个感受,作为这个总结。作为这个主持词吧,看看围栏有一个通知,今天晚饭在什么地方?

    女:就在这边。

主持人:就在这边,所以说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温会长,晚餐就在隔壁,好,谢谢大家。

成果的申报,陈所长报告以后,是项目申报有关问题,也就是我们省基础教育前瞻性伸延项目申报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下面就先有请陈所长作报告,大家欢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很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昨天下午听了两个报告以后,很受启发,倍受鼓舞,丁处长的报告让我感觉到,这次会议发出重要的信息,这个重要的信息江苏的基础教育在进一步进入到内涵建设,内涵建设必须与课程、教学、评价、资源为主要内容,马处长的报告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整体性的建构,是我们江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顶层设计,而且这个教学改革,它不仅要立足于现实,同时要走向未来,走向前瞻。陆之萍会长的报告,视野非常开阔,非常的有深度,是把理论和实践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世界课程教学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的一幅蓝图,从他的报告当中,清晰的了望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前瞻性的问题,所以这两个报告我是非常受启发的,我和陆之萍会长参加了我们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评选,几乎参加了整个评选的全过程,从它的预备会到评讲标准的过程到最后参加,整个过程我们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不少体会,我把我的体会向大家作一个汇报,一个介绍,绝对不是一个点评,而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包括一些自己个人的想法,说得不对请陆之平会长批评指正,请大家批评指正,题目是选题到成果申报,因为这个国家成果的申报,这个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头一尾,开始应该是选题,到后面是成果的申报,这个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这两个环节把握好,那整个改革实验项目,就比较有序地、比较扎实地进行,这两俱环节把握好,可以做到我们有始有终,这两头应该是很热的,但是怎么热的很合理、很科学,中间还有许多环节,以往中间的环节是比较冷的,但是在这次申报评展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感到从选题到成果申报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因此,从选题到成果申报,其实在培养我们的一种研究的品格,其中包括我们一些规范学术的品格,这是这个题目的第一个意思。这个题目的第二个意思,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成果申报问题,我们改革项目当然最终不是为了成果申报,是我们在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最终是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毕竟国家是要进行成果评选的,还不能不考虑到最后的成果申报问题,因此选题的时候就应该有种成果申报的意识,这个成果意识又是一个功力意识,我们一概地简单反对功力,只要这个功力在合理的之间,合理的范围,这个功力是需要的,所以选题到成果的申报,我们开始选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成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成果,如果没有这个成果意识,在某种程序上,我们选题到实施过程就没有什么价值期待,就没有什么努力的目标,那么江苏省的前瞻性的教学成果,它目前最终也不能达到,这是这个题目的第二意思。这个题目的第三意思,有什么样的选题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成果,成果包括选题,尤其是选题,其实是一种价值期待,是我们一种价值的追求,而成果申报,最终是这个价值的期待的实现,以一种成果的心态来表现我们这个选题最终的结果,这是这个题目的第三意思。这个题目的第四意思,成果申报的形态国家是有规定的,省里也是有规定的,这个形态就是一种方案,是教学改革的方案,但是如何理解方案,什么是方案,最终我们成果申报拿出什么的方案,这是需要考虑的,我把汇报归纳成从选题到成果申报,这是我一个比较集中的体会,那么把这个体会做一个概括的话,我想大概有这么六句话,是我自己感觉到的,那就是要定好位,第二个是要选好题,第三个是填好表,第四句话是坚持若干年,第五句话是把握好全过程,第六句话是要概括好全过程,要定好位,定好位那就是准确把握教学改革以至成果申报的一些要义,它的定位研究定位在哪里,这种定好位其实是一种境界的追求,所谓选好题就是如何对待前瞻性的问题,有一个很高的追求,填好表其实是一种科学设计,是一种整体的规划,顶层设计是如何的,那么影响到你将来的实施过程,坚持若干年说明教学成果实验到最后的成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是一年甚至不是两年的,要坚持若干年,这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要把握好全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把握好全过程,就概括提炼好成果,有的时候过程不错,那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成果申报它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现在我就以来谈谈我参加成果过程,尤其对国家获奖成果一些启发,一个首先是要定好位,所谓定好位,第一点要把握好这次教学成果,是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但究竟什么是教学,昨天陆处长讲得已经很好了,教学成果和课程改革的成果,这两者究竟如何区分,如何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课程和教学有没有大小之分,课程与教学有没有重要和不要重要之分,课程教学有没有大小之分呢,其实是有大小之分的,但是这种大小之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不同的眼界中,它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我们国家在解放前是有课程概念的,解放前就有课程标准,但是到了1950年,尤其是到了1951年,我们课程的概念开始消失,接受了前苏联教学的概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但是前苏联它不只是有教学概念,前苏联也有教学概念,这个问题在人教社陈祥先生出的《课程论》当中说了非常清楚,只不过前苏联它认为教学概念要比课程概念大,在这种语境中,课程只是什么,课程只是一个教学的内容,但是西方不同,由于是美国不同,美国既又课程概念又有教学概念,但是美国和西方在它们的理解中,课程的概念要大于教学概念,在这样的理念框架之下,教学只是什么,教学只是课程的一种实施的途径,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所以课程教学的谁大谁小,是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理解,我们国家的第七次改革都已经提出了课程概念了,到了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就是这次课程改革,我们明确提出要建立课程,使在课程背景之下推动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背景之下,那么课程教学又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显然这个问题也应该比较好的解决,在我阅读当中,我觉得美国的学者,他用三个比喻,比较好的解决了课程改革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也好比是蓝图,而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施工,施工本身,造房子比较要有蓝图,但是有了蓝图不施工,房子是建不起来的,蓝图重要,施工同样很重要,课程重要,教学同样重要,再比喻课程是球赛的方案,比赛的方案,而教学就是球赛的过程。第三个比喻,课程是乐队总的乐谱,而教学就是演奏的过程,根据同一个乐谱,在不同指挥家,它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风格。蓝图、方案、乐谱都是很重要的,从但是施工和球赛过程,演奏的过程同样是重要的,可以赛乐认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他是互动的,而我们国家的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大概是1994年国务院颁发的文件,提出是教学成果奖,我估计那时候我国家的课程的意识还不强,因此是教学成果,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尤其是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里,我们感觉到我们国家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以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化课改有许多重点,其中有一个重点是教学改革,所以去年教育部课改中心在成都召开了全国首届课改研讨会,我们这个成果选题、项目选题到成果申报,要理解教学和课程的关系,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其中一个重点教学改革中,其中放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第二这个教学又是大教学的概念,大教学的其实又回到前苏联的,这个大教学就是昨天马处长和陆处长所讲的,课程、教学、评价和资源四个部分都属于教学成果奖的,这评选的范围,但是在这个文件当中,其它一些问题涉及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没有课程、教学、评价和资源四个范围之中,其中有一个项目、有一个小组是专门评审教师专业发展的,这关系怎么理解,专业发展一定要是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过程中,在教学的现场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任然属于教学成果奖评选的范围。第三个我们省里提出前瞻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什么是前瞻性,这是要把握好的,昨天两位领导已经说了,我很受启发的,我觉得前瞻性应该是要他其实上是一种未来性,基础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走向,要走向未来的,但是这个未来性是离不开现实的,是对现实的深度认识,深度地破解,从现实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前瞻性要了望未来,把握未来改革发展的走向,但是他又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无飘渺的,他从现实出发,对现实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如何突破的话,我以为也应该是个前瞻性,同时我们这个前瞻性他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理论上要有新发现,我们应该有种理论自信,这个理论自信就是通过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过程,能不能提出构建起属于我们本土化的教育理念,我们这种理论就是具体原创性,这个原创性应该具有前瞻性的,但是这个理论对我们广大中小学,这个理论是扎根性的理论,是在我们教学现场,也是在我们的教学田野里生长起来的,田野工作法它也做为一种研究的工作法,这个研究方法其实来自于人类研究方法,他就是在田野中,而我们中小学、幼儿园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它就是在现场中、在实践中立足于现实,其它我们用田野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果在田野研究中方法过程,我们有突破这应该算是有前瞻性,因为我们中国的实验、中国的研究、中国的改革,它缺少有根、有据的说话,我们的这种证据意识,正如我们材料意识,反思意识是不强的,这也帮助我们如何在田野方法当中采用反思的改进方式,对些问题加以明证,从明证出发让它成名起来,走向未来,它应该是个前瞻性的。同时第三个我的体会,前瞻性成果它要走向世界,它要国际视野的,但是全球化并不否认本土化,所以教斯特那本书,地方性知识这本书,它有一个非常明确观点,全球化内存的包涵着本土化,没有本土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意识中一定要重视本土化,所谓前瞻性的问题应该是把世界性全球化问题和本地化问题结合起来,那就大家比较喜欢讲一句话,国际视野、本土实践。这是我对前瞻性问题理解,这也必须定好位,当然这是过程中逐步理解和逐步领会的,定好位的第四个,其实这个前瞻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昨天马处长有四句话和另外三句话,我觉得这是我们要把握好的,那就是激发群体智慧,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思想高地,引领教育未来,无论你申报什么样的项目,对这个项目如何实施,以上激发群体智慧,它不是个人的,教学改革深化的今天,课程改革深化到今天,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是所有老师们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其实有两条路线,一条路是自上而下的路线,第二条路线自下而上的路线,所有改革不应该有这两条路线,自上而下的路线是进行顶层设计,指导基层探索,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路线它重点是在设计和推动,但是随着改革深入,我们更要重视自下而上的路线,自下而上的路线重视基层,对于我们教育来讲,更重视校长、更重视教师,要把学校当作课程改革的基地,也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创造者,这就是激发群体智慧。要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思想高地,教学改革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理念问题、思想问题,昨天马处长讲了教学风格的背后一个教学主张的问题,没有思想的指引,那么你深化教学改革是难以深化、难以有深度的,引领教育未来,那就是前瞻性的课题,从现在开始研究实验,但是我们要走向未来。又是三科的问题,科研新教,科学学习,科技推进,形成江苏基础教育的新常态,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在这个申报选题过程到最后成果的呈现,这些基本问题应该把握好、定好位。第二个选好题,我个人觉得,选题几乎研究项目成功的一半,评审的时候他们都是认真的,他会全面的申报的材料,他几乎要从头看到尾的,但是他最关注什么?第一眼就是关注你的选题,选题对他是一个第一刺激,给他留下了第一印象,他会从你的选题当中,发现你这个项目,你这个选题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它前瞻性究竟在哪里?它究竟有没有创新的意义?它有没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引领的作用?

    什么样选题才是最好选题,我们从评审中获奖的几个项目的选题来看,我们会得到很多启发,我选了八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李吉林的,李吉林的项目的名称,他的选题是《情景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情景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我们去讨论过,水涛(音)会长也去参加讨论过,讨论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说法,是把理论研究放在前面呢,还是把实践探索放在前面呢?但是李吉林老师的谦虚,他要把实践探索放在理论研究前面。其实这里,这是对教学成果奖评选的一个标准的认识,教学成果奖它不一个纯粹的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昨天马处长也讲了,它更注重实践性,它更注重实践成果。因此李老师他最后把它定成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也暗含着另外一个意思,李老师的理论研究,情景教育的理论的建构,它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建构起来,完善起来的,这一点启发对我们特别大。

    选题怎么编制好?不要编制成像那个教育科研的课题那种题目,我们要防止,一定要有历史实践性。

同时李老师这个题目,他本来题目上要写,要三十几年,情景教育、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三十五年,但是他没写上去,因为题目太长,告诉我们一个选题,它的表述一定要大气,一定要是简明扼要,题目不能过长,情景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非常简约,简约的题目是大气的,题目的字数很多,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你很多说明你没有把这个题目和项目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你把不住,你有着犹疑,许多概念分散了你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如何让我们选题,简明扼要突出你的核心之所在,那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李老师这个选题,他没有说三十五年,他是告诉我们一项成果的诞生谈何容易。它不是一年,甚至不是两年,甚至不是三年,是好多好多年的。就是说我们省里的在国家评讲当中获奖的作品那些项目,有许多都是几十年。

    第一李吉林的情景教育,第二南通启秀中学初中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的数学,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30多年。南京市狼牙路小学,小组论教育30多年。南京市古楼幼儿园,陈鹤琴和教育思想的研究35年,南师附小的思想老师的童心母爱的,他们的弘扬和发展30多年。邱学华的尝试教学30多年。没有扎扎实实的坚持若干年,甚至坚持几十年,哪有什么成果呢。是告诉我们选择一个题目你要做好长期坚持深入的准备,这是一研究的品质。

第三个,李老师提出情景教育。

情景教育其实是一个它的核心概念,是一种理论主张,是它的一种理论建构,情景教育。

情景教育严格说来,不是李老师的首创,但是他把国际上的情景教育的理论,情景理论,情景教育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世界的和本土的关于情景理论的一种融合,一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李老师的情景教育,他是具有原创性的,因此在李老师召开的情景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有两句话对他做了最好的概括。这两句话就是,汇聚东方智慧,回应世界改革的潮流。

情景教育它把中华文化当中的意境说和世界的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育理论要结合起来,形成它自己的理论。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解决了符号学习和在情景中学习的问题。

回答一个到目前为止几乎是一个黑洞的问题,那就是人究竟是怎么学习的?小学生究竟是怎么学习?学习究竟是在哪里发生的?李老师回答是,学生的学习是在情景中发生的,但这个情景应该是优化了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是离不开情感的伴随的,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情景教学到情景教育,情景教学、情景教育里不开课程,因此第三步到情景课程。情景课程、情景教学的核心问题,又是学习问题,意思要研究学习,研究儿童的学习,为儿童的学习。但是儿童学习又是怎么进行得,情景中他们老科学的理论如何运用到情景教学理论的研究当中去,他需要研究,所以他的选题,它是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前瞻性的,这是第一个选题。

    第二个选题是南京市古楼幼儿园,古楼幼儿园的选题的题目,叫做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不是他有一个负标题,这个负标题,陈鹤琴和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这个其他我们项目的题目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它采用正标题和负标题这种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其实负标题后来是我们在基调处,我和陆会长(音)等一起商量,还有顾村名(音)处长一起商量。古楼幼儿园这个项目申报、成果申报一定要把陈鹤琴放在题目当中。

事实上古楼幼儿园,它是陈鹤琴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实验幼儿园,陈鹤琴先生是我们国家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全国的幼儿教育谁能和陈鹤琴先生当初的活教育,能把陈鹤琴放在一边啊。我们就想把我们江苏的着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如何在新时代当中,得到传承,得到发展的要申报给国家,这个它就很有分量,就可以看出江苏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的渊源就有一种厚重感,古楼幼儿园的这个项目,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应该是活教育,陈鹤琴先生提出的,要反对死教育。

    第二活教育活在哪里?活教育活在儿童,因此古楼幼儿园的在弘扬、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他们提出要关注促进儿童的原发展。原发展就是在原来基础上,每一个儿童都要得到发展。

    第三个,陈鹤琴先生的课程理论,课程思想是什么?是整个课程,是整个教学。所谓整个课程,陈鹤琴先生提出五指课程。人的手这五个指头,这五个指头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学习领域,但是它长在一只手上,它握成一个拳头,因此这是一个整个课程。这个整个课程用什么课程形态来体现?用单元课程,而单元课程中离不开的当前国际上,国内非常注重的主题教学,主题教育、主题教学、主题课程是单元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形态。

同时他要注重整个教学,整个教学他们提出两条,第一条是小组活动,它不是面对一个班级,是把幼儿园的小朋友分成小组。第二个游戏的方式,游戏的活动,那就陈鹤琴先生所提出来的,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之所在,没有游戏就没有儿童的发展。因此古楼幼儿园的这个课题的选题,他把陈鹤琴和教育,单元课程弘扬、传承和发展它比较好得体现在,这个课题的正标题和负标题。

    于是我们就想,我们江苏将来在下一次,申报国家级课题的时候,我们还有哪些教书(音)着名的教育家,没有能够去申报呢?那么在一次前瞻性的教学改革项目当中,我们是如何传承,如何发展的呢?这是我们在座各位所需要考虑的,还有谁呢?陶行知。上次申报当中,我们很遗憾没有看到陶行知,是陶行知在江苏他的改革实验,主要是在江苏进行的,江苏还有好多的行知学校,包括行知物理学校。

还有叶圣陶,叶圣陶苏州上次也没有报,但是这次苏州成立了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在十三五的课题申报过程中,我看到了苏州市,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所报的课题,每一个课题都非常好,这个预示着苏州市将来发展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传承发展中,它以前瞻性课题来申报,它是大有希望的,但是这个题目怎么编制好?如何把叶圣陶先生的学老还要学,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原话,学老还要学,这是终身学习的思想。叶圣陶先生讲,教是为了不教,他还讲教师和学生其实是伙伴,他还讲每一课都是原课,每一课都是政治课,如此等等。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今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是如何来弘扬和发展的?

    范仲淹先生,范仲淹先生他的意学的思想,辅学的思想,公利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思想,尤其是“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于人格的培养,还有范仲淹先生非常赏识的推荐的胡瑗,胡瑗先生的明体达用、分斋教学。还有钱穆先生在无锡当过小学老师,钱穆先生的文化教育,人才教育他数起两面旗,尤其是他的爱国,爱国的精神、爱国的思想,钱穆先生在香港创建新亚学院,新亚书院,他提出书院不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是以一人物为中心的,他最后死在台湾,在台湾上最后一课的时候,给研究生上课,讲到最后一句话,把书本合起来,闭上眼睛说,各位不要忘掉我们都是中国人啊。

像钱穆先生的这种教育思想,他影响到江苏的当今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大家都在传承,但是在这次申报当中,这次我们能不能关注呢?能不能形成我们比较好的选题呢?胡瑗、马相伯、戴伯韬、匡仰民(音)、吕枫子、吕叔湘、叶圣陶、陶行知、范仲淹、胡安定、钱穆等等。因此我们这次申报其实是对我们江苏最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做一个进一步的开发,形成我们的选题。

    我举的第三个案例,是我们西山高级中学的。西山高级中学这次是得到一等奖,在小组评选他是我们这个组,我们是综合组的,西山高中的这个课题在选为一等奖是没有任何疑议的,它的排位是比较靠前的。在一等当中,在我们综合组当中,它排在很前的,它的题目叫什么,这个题目比较长,但是还比较明确,叫《江苏西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新实践》。这个题目核心概念是学校课程,它意味着什么呢?它的利益是什么呢?它的利益是所有课程到了学校以后,其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它的界限已经打开了,是已经互相融合了。所有课程到了学校以后,它获得了一个新的概念,获得的一个新的课程名称,这个新的课程名称叫学校课程,它既包括国家课程,还包括地方课程,还包括校本课程。因此他们的利益是如何把国家规定的课程,转化为学校的课程,让学校能够进行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课程实践,而不是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自然地去体现在它要进行创造性的整合,要形成学校课程的,而这个课程它要进行整合,它需要要开发校本课程。因此西山高中被台湾人称为“大陆校本课程的发源地”。它丰富的校本课程,它完善了、丰富了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在我看来它不能简单的看做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拓展,其实在课程结构中,在课程实践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都有独立的地位,独立的价值。你从哪一个角度来理解,它是有国家课程补充的,如果你不坚持,校本课程的独立的地位,独特的价值,你校本课程它意义就丧失了,所以他们大量的非常科学地、规范地开发的校本课程。

    第三,他们并不忽视国家课程,尤其提出了学科的教学宣言,学科发展的规划。

第四这一切都需要靠是么,都需要靠制度的革新,制度的创新,包括教育教学制度,他们提出来,主班与选课主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的制度,主班和选班,选课主班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的制度。

同时在国家课程实施当中提出,要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基于标准的促进学生保本(音)的评价,把全面在建构一个学校课程体系,而这个体系当中又以课程的制度的革新为保障,搭建了一个很高的平台,这一切西山高中它都有个魂,那就是人。所以他们提出了四句话的,其中包括精神的高贵,有四句话。

所以西山高中这个课题的选择,它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它以课程面目来出现的,但是它是以学校课程,来全面的建构以及创新实施,这是第三个案例。

    第四个案例,应该是常州市的,常州市教研室所申报的《中小学生生成性教学区域推进研究》。

长期以来关于教学的预测性,教学的生成性,始终是一个困惑的问题,而且存在的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见解。如何正确的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常州市教研室,非常鲜明的提出,他们要进行生成性教学研究,他们认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不应该是预设,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生成性。什么是生成性教学?他们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界定,生成性教学就是不把预定目标,哪些目标呢?包括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指导用书,规定的课程或目标,不把这些目标做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核心和指令,而把教师和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所产生的自己的思想体验,对其产生过程视为教学的本质与核心。不把目标作为核心、作为本质、作为指令,而是把真实情景中,而且是师生共同的在真实情景中,所产生的思想、体验以及产生过程,作为教学本质和核心,这就是叫生成性教学。

它的特点是两个超越两个关注。一个超越预定目标,关注不可重复的教学情景和思想体验产生的过程本身。

    第二个超越和关注。超越外部教科书知识,关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的表现,不要关注外部的,外部教科书的那些知识,而关注内部的,内部的知识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化的表现,他内化以后外显出来的。

他们认为生成性教师的价值是什么?生成性教师的价值是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型。强调由外而内的控制,转向过程本身的生成,由强调预定行为目标,转向关注内在过程和情景的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由强调外部的学科逻辑体系,转向基于教师和生活经验,生成性的主题和这种经历的情景。它有一个完整的建构。

所以生成性的教学,其实它的前瞻性表现哪里,它的前瞻性是表现在要攻克当前现实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攻克现实中难点问题,从某种程度来想,它也是一个前瞻性的问题,这是第四个。

    第五个是天一中学的。天一中学它报的题目是,用了一个冒号来表达的,冒号的前半段,天一科学院,冒号后半句,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天一科学院是天一中学里建设的一个科学院,后面是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是他们价值指向、价值追求。

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问题?想说明的是,当时他们在考虑,以什么选题来报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学生高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第二个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到底在题目当中,出现自主性学习发展呢?还是以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来表达呢?他们最后的选择,放弃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强调高中学生自主学习,为什么?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它当然是有责任的,但是高中学生的创新教育,重要是打好基础,而打好基础,它体现在从哪里做起?它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起,钱学森之问,其实它不是针对我们中小学提出来的,因此到创新过于这么强调,其实对钱学森之问的一个不准确理解。

而自主学习恰恰是,现在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用这个课题,这个选题来进行申报,天一科学院高中学生自主学生平台,他从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窝蜂的搞创新。

这个实践结果证明在评选当中,自主学习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起大家评委的关注,高中学生到底怎么自主学习?从哪里做起?它的载体在哪里啊?这是第五个。

第六个是沛县,徐州的沛县,沛县的封侯虎,也就是布老虎校本课程的开放。这个项目成果申报在省里评选的时候就引起了评委的高度重视,有的评委对这个项目给到高度的评价,它是一个很具体的甚至很小的,但是就是送到国家去以后,正如省里评选的时候所预料的,这个需要你送上去,它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把他关注的民间传统文化,关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今的中小学,以及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当中得到落实,让它也课程化。

那么这个沛县这个单位申报的时候,他们首先进行了民间传统文化缺失的背景分析,而且提出布老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布老虎也就是沛县封侯虎,曾经做为国礼,赠送给外国使节被誉为大汉卡通,最美的中国的中国卡通。因此他是本土的,但是它也是走向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它的利益在哪里?利益是要孩子健康红火,将来像顾培仁(音)一样,从小立志成才,就有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这个校本课程开放,它需要课程化,它的课程化有一个课程模型的建构,是告诉我们校本课程,绝不是把一个简单的兴趣小组活动,把学校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改一个名字就叫校本课程,如果不具备课程的规定性。它就具有课程意义。严格来说它就是课程。

他们的课程模型建构是什么?做了非常的具体。一、课程规划。第二课程设计。第三、课程实验。在课程实验以后进行评价,是否可行?如果是可行的,请实施,如果不可行调整。实施以后进行评价,评价最后要看目标最后是否达成。它把课程的几个要素都体现在它课程模型的建构当中。

嘉宾:因此这个课题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理解认同传承,又走向世界。同时让它课程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所以人文教育的那个专辑当中,我们看你给它点评的,一个活的校本课程。它活在哪里?要活在文化当中。

    这是第六个。

    第七个,南京市拉撒路小学。

    南京市拉撒路小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它们的题目是项目驿站:教学现场中教师参照。它显然把主题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但是教师专业发展在哪里?是在教学现场中。而教师现场中的专业发展依托什么?依托项目驿站。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教师专业发展也应该作为教学成果这样评选。但是怎么和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我说第二个意思,是要找到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和教学改革紧密相联。甚至我们可以创造概念。这个创造概念其中包括把已有的概念迁移过来进行整合,变成自己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项目驿站。

    昨天陆处长(音)的报告当中已经讲到了项目教学。他的这个项目教学和我们平常理解不一样。他讲的更好。这个项目驿站,什么是项目?它项目是以师生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目标的发展载体。驿站是以实践智慧聚合与释放为基本功能的一种推进策略。因此项目驿站是智慧教学背景下,他们去校本化的一个概念。

    我们在申报过程中,应该有校本化的概念。校本化的概念它是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我们不是反对概念的创造,我们提倡概念创造。问题是创造以后,你如何合理的进行解释?能够自然接受?所有概念都是人创造的。外国人能创造概念,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创造概念呢?

    这是第七个。更加具有校本特点的。

    第八个,北京实验学校。

    北京实验学校是评为特等奖的。当然和李老师相比还有一点争议,但最后的争议不是很大。之所以把北京实验学校评成特等奖,是因为它的选题非常重要,它做得特别好。它的选题是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公布以后,有不少的质疑,我觉得对有质疑,有不同声音是正常的。应该虚心的去听听不同的声音。这有助于甚至争议,好像在我看来主要有两条。第一北京实验学校占有最丰富最独特的资源。我们不具备的,他有这个资源,因为他做得好。由这个问题,带来第二个问题,所以实验学校的信念不可复制,不具有推广性。对这个问题我们究竟怎么看?评选当中我们在综合组评选当中,理所当然的把它作为特等奖推荐上去的。我们讨论过程中认为它是在研究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育人模式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育人模式,中国也应该有育人模式,但是这个育人模式是什么?可是这个育人模式和学校的转型关系发生在哪里?它是要通过育人模式来带动学校转型。而学校的转型是以育人模式的创新为重点,为前提的。

    这个育人模式的创新,学校转型,又是以什么为重点?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课程。他们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丰富性和高选择性。它不是一般的选择性,是高选择性。它们的课程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而高选择性,必将带来学习制度、教学组织制度的改革。

    所以有大小学干制,学科教室代替行政办。以及好班教学。这评审的时候专家们认为这个项目它具有方向性,具有导向性。是具有未来性的。是我们国家今天作为科学改革深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

    资源是需要靠人开发的。在我看来,物质资源固然很重要,但是作为第一资源来看应该是人,应该是校长,应该是教师。要把校长把教师,也是把人当做最重要的资源。我们把它叫做第一资源。有了这个人的资源,它有其他资源它可以开发。实事求是的讲,各个省市,一些名校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怎么开发利用的呢?学校要不要复制?学校能不能复制?这是一个学术上值得争论的问题。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如果说教育是艺术的话,它能复制吗?

    这种不同的质疑,不同的争论,促使我们对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对育人模式有一个进一步的思考,这是一件好事情。以上我举了八个获奖的作品成果,对它的选题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是不是对我们大家有个启发?选题究竟怎么做?如果对这个选题做一个概念的话,我认为有下面三个问题是需要讨论的。现在申报的过程中,我们规定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但是从全国来讲,大家都比较注重课程。也比较注重教学。当然评价资源重视不够的。所以我们审理的前瞻性的教学成果的申报能不能在评价上,在资源建设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呢?

    第二个课程这一块,目前全国各地就我个人来看,非常重视校本课程开放。这个当然是对的。校本课程过去是非常薄弱的一块。课程改革深入要加强校本课程开放。但是在加强校本课程开放的时候,如何对国家的课程,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呢?是不是大家把兴奋点,把热点都放到校本课程开放上去呢?当然了,校本课程开放还有规范的问题,我们后面会说到。

    第二个在科研开发,科学改革和开发当中非常重视综合课程。课程的综合化,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的四个要求的一个。总体性、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重视综合肯定是对的。课程综合应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走向,一个重要的趋势。

    昨天陆处长也讲到了,但是在课程综合的时候,怎么综合?在重视课程门类综合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关注学课课程的独特价值呢?

    去年化学奖的获得者,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就是(66:27),你最熟悉了,你就搞化学的。获得的最后不是化学奖,而是三个物理学奖。是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说明什么?化学和物理在综合,在跨界。但是它们在分析过程中非常明确提出如果没有化学和物理这两个学科的独特价值的研究和开发,就没有深度的综合。所以我们关注了学课课程互相的综合,但是对学课课程,是不是国家课程综合以后就忽视了学课课程呢?我们重视学课综合,但是如何重视本来就是综合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呢?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的科学。小学的艺术,初中的社会与历史,初中的思想品德,还有初中的科学。都是本身就是综合课程。对这个本身就是综合课程,已经形成课程形态门类的时候,你如何重视呢?我们重视的课程内容,但是对课程的制度建设,我们研究不够。所以我们这次在选择前瞻性课题,关注课程的时候这四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要把视野再打开呢?

    关于教学这一块,教学这一块,现在比较突出的是重视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模式?当然是有模式的。我觉得不要一概的简单的否定教学模式。否定教学模式,这是对教学模式的误解。教学模式是理论化的实践,实践化的理论。它肯定是有模式的。但是现在为什么反感呢?那是因为教学模式提得太多。那是因为轻而易举的把一种教学就简单的概括成一种教学模式。那是因为用总模式来统治整个学校,用一种模式统治整个地区。所以大家开始对教学模式开始反感了。如何在重视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以及一些教学原理的探索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本身,但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们学习问题。我的观察判断是到目前为止以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的核心问题其实,没有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体现。从日常课,包括公开课来讲,实际上学生学会学习,它还没有成为核心。

    所以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课程文化》在课程文化里,那个学者引用,用教授的话来说,必须让教师断气。他不是说叫教师人断气,是让教师的旧理念,旧习惯要断气。不断气,就不能改革,就不断气,不变革,不彻底决裂,就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习为核心。

    我们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实有许多误解的,如何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当中在前瞻性的项目选择过程中予以关注呢?有人提出,接受学习被边缘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太过头了,你们走过头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它是贵族化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它是有条件的,这些说法对不对呢?我们如何正确的处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把两种学习把它结合起来?接受学习的最大优点,它能节省时间和效率啊。它比较系统,结构化啊,但是它致命的弱点,它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的这种能力。

    而发现学习的优点恰恰是接受学习的缺点。而发现学习的缺点恰恰是接受学习的优点,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学生更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发现学习。

    这是一个它选题当中的问题。选题当中在表述的时候,我又觉得两个问题要注意,要防止一下避免一下,尽量的少用。

    一个基于什么什么的某某研究。一个是在什么什么视野下的某某研究。

    这两个表述的题目不是不可以,但是它更多的是有的科研的题目。而且这个题目是人家过场,现在太多了,基于什么的某某研究,某某视野下的某某研究,过多。我们加速在申报的时候希望这个表述方式要进行一些变化,尽量的要简洁明了抓住核心问题。

    这是第二句话。我的第三句话就是要填好表。

    填好表就是要进行顶层设计。就是要进行整体建构。我看到经销处发的那个表当中,有两部分,一、已有基础。第二个是论证。是要提出五千字。如何写好五千字?这个五千字其实是你对这一个项目的整体理解,一个完整的建构。这个填好表,它关系到你以后如何去实施得更好。

    那这个填表填哪些内容呢?这个五千字写什么呢?任何问题其实离不开四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怎么做,第四个做了怎么样。说来说去这四个基本问题,你是离不开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

    首先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认为在五千字当中非常重要的是背景分析、实验背景分析。实验背景是什么呢?实验背景在我看来它的实质就是视野,就是你研究实验的视野。实验背景就是问题,是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实验背景分析其实是一种境界,因此它是视野,它是问题,它是境界。要把这个背景分析写好。这个背景分析大概就是两种表述方式,一种表述方式就是从全国来看你这个项目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个从世界范围来(看),你这个研究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你们有什么样的追求。第三个是校本的,你不能离开这个学校本身的需求。

    背景分析的第二种表述方式其实就是理论的,实践的,校本的。理论上的背景分析,实践上的背景分析,校本化实践的背景分析。这个背景分析你譬如说有的做的比较好的。海门东周小学特级教师助习,文化语文是获奖的,二等奖。获得二等奖。其实这个题目如果在做一些变动的话,它可能还更有希望。它的背景分析三条。第一条语文的文化缺失。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重任。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现在语文的文化缺失。

    第二个,富含文化含量的语文课程群的缺失。它没有课程群来,只是单一的一本书,一堂语文课。

    第三,文化情景下语文学习,文化方式的缺失。语文学习应该有方式的,这个方式说到底语文方式就是文化的方式,它根据这三个进行背景分析。于是它提出我的语文应该是文化语文。这个背景分析它有视野的,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因为它想达到一个文化的境界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是背景分析。

    第二个应该是实验的内涵。在背景分析以后,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一个项目的研究,它的内涵是什么?这个内涵分析,实验内涵其实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背景分析如果解决是为什么的问题。那么内涵它提出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要把问题说清楚,说准确,这里包括两点。第一点是核心概念的界定。

    你比如说南京东山中心小学友善用脑。友善用脑已经在省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项目是不是报我不清楚,但是友善用脑它的内涵分析是什么?它的分析是第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过程。那就是杜威先生所提出来的,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第二思维它是一个用脑过程。第三这个用脑应该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用脑的过程。但是第四科学用脑过程更是一个道德问题。不用科学的方式来用脑,其实它是不道德的。意思它的解释就是要思维要用脑,要更科学,要更道德。其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要建一个学生一种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当中,他少不了的还要研究关于用脑和用什么的问题。但这个内涵解释它就比较清楚。

    而内涵解释第二个应该由这个核心概念引出这个项目研究的利益。也就是你的核心理念它的灵魂是什么?那么这个你譬如说文化语文的利益是什么?用两句话概括。我也有概括的不错的。教有文化的语文,培养有教养的儿童。友善用脑利益其实是更健康,更道德,更科学等等。这是第二个,你实验的内涵在五千字当中必须把它说清楚的。

    第三个五千字当中是关于实验的目标。实验目标,目标是一种价值期待,甚至我把目标是当作一种价值宣言。它是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个实验目标我个人感觉的,能不能首先是一个本体性目标。所谓本体性目标是这个实验本身你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学校课程的体系建构以及实施的创新。它就是要建构一个学校课程体系。进行制度的变革,它就是一个本体的目标,是项目本身的目标。但是,停留在本体目标还不够,还要介入这个本体目标出发所要达到发展性目标。有个更高的追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要鲜明不要太多。在我看来,目标两到三条就可以了。四条五条目标太多。三条目标我个人觉得比较适宜。不管是几条要鲜明,要简练。这是五千字中的第三个。

    五千字中的第四个是实验的内容,这个实验的内容就是你怎么做。这个实验的内容一定要结构化。不是随便的列几条,内容可能很多,但是如何让它结构化起来。

    第二个要具体化。

    第三个研究内容要可操作化。

    结构化、具体化、操作化。应该是这个实验的主要内容。所谓结构化我想能不能有基础性的目标,基础性研究目标,前提性的研究目标,还应该你主体性研究的内容,基础性的研究内容,前提性的研究内容。比如说天一中学的自主学习平台那个项目的研究内容。其中有几个他说的是非常好的。两个,一个课程资源开发,它非常有自己的新意,那就是三类丰富课程的建构。天一中学提出哪三类丰富课程?第一从美国引进来的丰富课程。第二丰富活动。第三丰富经历。它没有把所有活动,所有经历都当做课程来对待。其实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所有活动都当做课程来对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学科领域,培养科学素养,研究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增强能力。

    同时提出三高的策略。哪三高?那就是高中和高中的联系,高中和高校的联系,高中和高薪企业联系,它概括成三类丰富课程,以及三高社会资源。这个研究内容就比较具体,也是结构化的。同时要研究学习方式,研究方式,是以研究为载体的做中学、研中学。一种三种学习方式,项目研究,对象项目研究,选择性项目研究。

    第三建构学习平台,那就要创新实验室、自主学习的平台。

    第四学习评价体系等等。

    它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它实验研究的内容。

    第五,这五千字要写的是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路线图,经过哪几个阶段,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每一个阶段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人文教育专辑》上,李金老师提出它实验研究的八个平台,一个平台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阶段。一个平台就是一个研究的方法。李老师的情景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通过八个平台,发现了自己的研究过程,解决了研究的方法。

    你像北京实验二小,他们的研究的过程,路线图是非常具体,非常清晰的。他们以爱育爱,获得二等奖的。初步构建及共识形成阶段三个月,全面实践的研究阶段六年,理性思考与初步梳理阶段五年,凝练总结与初步推广阶段两年,修改完善与广泛推广阶段三年。它做了一个总体的布局。

    这是五千字中的第五个问题。

    五千字中的第六个问题,能不能写清可能创新之处。你觉得你最后做得怎么样,创新之处。这个创新之处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用熊彼特的话来说创新就是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所谓创新你再一比别人做得更好。所谓创新也包括原创性。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提出自己的实践的策略,都是创新。

    李老师的创新之处,他把他归纳成四条。这四条他概括的是非常好的。那就是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主张。孩子们一进入学校,进入文字符号的学习。认知活动符号化了,书面化了,文字化了,文本化了,但是如何让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呢?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在研究情知教育当中,从李导师当中得到启发。那就认知过程既有冷认知过程也有热认知过程。暖认知过程。所谓冷认知就是符号世界的,所谓暖认知伴随情感的。让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让它暖起来,有一种暖的记忆,他更加喜欢学习。

    李老师的理论创新第二个,从意境书中提炼出真伪情思(音)四大元素。

    它的第三个创新构建基本原理阐述儿童主动学,热学的心理学机制。这个心理学机制李老师概括的四个原理,暗示导向原理,情感驱动原理,角色转换原理,心理整合原理。

    第四个创新,是探索出完整的课堂操作的模式。李老师的情景教育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最后的创新他概括成四条,他是概括的比较准确的。

    五千字的第七个,就是成果预设。成果预设我需要把成果预设和成果的呈现,成果的申报结合起来。成果预设和申报,申报的时候,国家它要求是几个方案。你报的是方案,什么是方案?方案就是经过实践以后,你所总结的那个报告。这个方案就是你的整体框架。这个方案就是顶层设计以后的实践的一个成果。所以国家报的时候它不需要说专着的,专着是留在家里你不要送,但是后面的材料你要附的。这个方案有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它成果申报数当中第一项叫做成果概述。成果概述五百字,只有五百字要进行成果概述,这个成果不是预设那个成果,是整个项目,而是整个研究的成果,用五百字来概括。如果超过五百字是进不了电脑的。它主动把你排除在外。五百字多少?那一页纸不到两页。这是对你,对成果高度凝练提升的一种挑战。而这个成果描述五百字,其实三个问题要讲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怎么做到可以不说,那怎么做它后面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为什么?你为什么研究你的利益价值。第二是什么你把它说清楚。第三个你做的怎么样,产生重大影响是什么?五百字。

    第二个要提供八千字的主题报告。这个主题报告是在成果概述的基础上来展开的。

    第三个是拿出一万字的支撑性资料。包括专着,包括论文,包括其他成果要进行梳理。

    以上我讲的第一个我的体会。我从选题到成果申报,我还有第二个问题想谈谈自己对当下这个项目申报中的有些问题的一些个人的感想,有些想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有以下几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

    第一个,不管是哪一项教学改革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教书的前瞻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的申报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意识?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提出来的,第二(音)是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意见里非常明确的提出来的。有个大市的教育局的局长,他非常认真的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文件。在教育改革那部分,他要找一个词,找一个概念,他没找到,素质教育没有找到。于是他就怀疑,我们国家是不是以后不提素质教育,只提立德树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起草这个文件它为什么不提立德树人的。但是我们在讨论那个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意见任务的意见那个文件我们讨论的时候是提到的。其实是立德树人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做了新的规定。它并不是对素质教育概念的否定。所以顾明远先生最近有一篇大文章,其中文章中有一个部分为素质教育证明,它不是否定素质教育,但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应该有个新的理解。

    在我看来,立德树人首先是人,所以聚焦人。李希慧先生有两句话,有一句话挺有意思的,我们问他,你们实验学校怎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他突然说一句,我们实验学校老师不是教学科的,我们是教人的。带着调侃的意思。但我们仔细想一想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不是教学科的,是说学科课程的背后深处站着一个人,也就是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是语文育人,数学育人。它不是育知识,也不是简单的育能力,更不是育分数,它不是育升学率,它是育人,所以李希慧提出这是一个转型啊。这是一个立德树人,是人。

    第二个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要控制立德来树人?这里涉及的道德在育人过程中的它的价值,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对育人的作用,它聚焦在什么地方?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他生前写过一本非常重要的教育学,这本教育学叫做普通教育学。不是非常难看的可以看一看。他蛮以为这本教学出版发表之后大家一定非常关注这本教学。但是在他临死的时候,这本教学都没有发生影响,所以他临终的一声叹息叫做天啊,我的教育学没有发出它的声音来了。但是他死后20多年,这本普通教育学发出的强大声音,其中有一个声音道德,他说从普遍意义上来说,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当然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人类社会怎能没有道德呢?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的政治经济学教授桑德尔的那本书《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它的核心观点是我们需要市场经济,但是就不需要市场社会。第二,市场经济永远是手段,它不是目的。第三金钱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就是出问题的。于是有人在他的基础上做了一个概括,一个在理论上有考虑的老师,他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师,内尔·诺丁斯讲的。

    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教育是科学,是求真。教师艺术要求美,教育事业要奉献,其实三个判断的背后这个重要的判断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要理解习近平所讲的话,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没有道德,国家是不能兴旺发达,人无德人是不能站得起来的。可见的道德。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以伦理道德为主体的一种文化,因此立德树人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体色,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模式来对待。

    那么我们具体进行分析,那就是道德和幸福的关系,幸福问题离不开心理学,离不开心理感受。因为幸福它是个体心里感受体验的一个结果。你有你的感受,我有我的感受,因此对待同一个幸福,同一个世界,你是幸福的,我感觉我是不幸福的。学术上研究的结果是如果只从心理学上研究幸福问题,幸福就掉入一个泥坑,掉入相对主义的泥坑。它失去了共同的价值标准,它没有共同的道德价值标准来判断什么是幸福。幸福观其实有一个道德观,是价值观。离开道德价值判断标准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难怪江苏凤凰卫视《非诚勿扰》里,那个女士所讲的,我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我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网上公开说我是小三,但是我很幸福。我是二奶,我要晒晒我的幸福。明星吸毒了,网上流传的是,对有的吸毒明星彻底原谅,对有的明星吸毒了,不要原谅。对有的明星吸毒了适当原谅。对谁彻底原谅?柯震东。对谁彻底不能原谅?宁财神。对谁适当原谅?张默、房祖名。为什么?凭什么?不是凭吸毒的程度,也不是认罪的态度,而是看他的脸长得帅不帅,是个看脸的时代。

    幸福其实它和道德是紧密相联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对幸福有一个定义,幸福就是完美生活中德行的实现。内尔·诺丁斯说幸福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但是幸福离开道德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道德和智慧,我们要做智慧的教师,培养智慧学生,培养智慧校园。但什么是智慧?聪明高智商,必须和道德牵手。离开道德牵手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现代社会上聪明的人多,但是智慧的人少。

    第三,道德和法律,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但是什么是法律?用法国着名的法学家孟德斯鸠的话来讲,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是最高法律。那么十八大四中全会文件的话来说,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这些法制教育其实你是在进行道德教育。

    第四,道德和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讲的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德,既是个人小德,又是国家社会之大德。这一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不矛盾的。

    第五,道德和人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讲,道德是人全面发展中的一个光源,始终要有道德之光照耀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国提出立德树人。它是有文化背景的,是有文化之根的,也是具有当代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但是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目前究竟怎么培育?怎么践行?应该进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范畴。培育践行,如何采取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根据教育规律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英雄传统文化的教育,昨天陆志平讲了,是不是就是穿这个衣服读《三字经》《弟子规》。其实习近平有一个重要的指示,习近平重要的指示是,中华英雄传统文化教育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它用中国的计时的方法阴历、古历。但是明治维新以后,它改了,改成了用公元用阳历来计算。这个改动一下子它走到了世界同一个计时的方式的平台上来。但是它的文化习俗还保留着非常生动的说明了传统文化它是既要先去时代解释,要进行时代的转化,要进行创造性发展的。

    立什么德?革命传统教育。战胜法西斯70年,我们如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能够有所体现?劳动教育,如何在课程改革中进入它,有它自己应有的地位呢?这些问题我觉得立德树人都要进行研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都要落实,都要研究。

    第二个问题,关于核心素养问题。立德树人,树什么人?就是核心素养的问题。核心素养北师大的林崇德教授正在研究,我参加过他们一次研讨会,后来我和袁院长(音)又参加他们一个组要把心理学的核心素养转化为教育学课程论的核心素养。当然现在成果都没出来。核心素养总归是要体现出来的。世界各国尤其是重要的国际组织,都在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根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2003年的时候,提出第五个学会,也就是第五根支柱,学会改变。四根支柱到五根支柱其实就是人的发展的五个核心素养。我提这个问题是我们还有好几年研究,如何在教学改革项目当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当然不要当做一个时髦的词语就体现在,出现在我们选题当中。要扎扎实实的研究的。

    第三个,关于课程。我有几个想法,我的第一个想法课程改革深化到今天,必须对课程应该规范化了。也就是前面所讲的,课程应该有它的规定性。应该具备课程的意义。昨天陆处长讲的课程叫跑(道),讲的是非常对的。有的人,包括有的学者提出,远离跑道,告别跑道,我是不太赞成的。原来课程就叫跑道,固然有近代的名词的道还有动词的跑,过去我们对跑注重不够,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对名词进它的道注重,关注也不够啊。你总是在轨道上行进的,它总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它不是随意的把一个活动冠之以一个课程,它就成为课程了。如何让我们的课程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这是关于课程的问题。

    课程的第二个问题,课程改革深化到今天,我认为应该把教师,要当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当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教师不只是当做课程资源来对待的。可能发展到教师是课程的批判者,但在今天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同时也让我们学生儿童也参与到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去,这些都是前瞻性的问题。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关注教育中的黑洞。

    昨天陆志平会长提到了,法国的着名的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昨天说到了关于知识的七个方面的知识。埃德加·莫兰认为这七个问题是教育中的七个黑洞。也就是这七个问题知识的传授问题,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黑洞?莫兰认为黑洞就是基本问题。但是不是所有基本问题都是黑洞。是在什么情况下基本问题变成了黑洞?那就是你的误解,或者不为人所知。有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这个问题你是不知道的,所以它就成为一个黑洞了。当基本问题成为黑洞的时候,那么我们是无法了解也无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黑洞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改革问题。所以他要揭示这些黑洞,让黑洞敞亮起来,让黑洞成名起来。

    莫兰讲的知识传授中的七个黑洞,但是有没有其他的黑洞呢?其他黑洞,比如说学生究竟是怎么学习的?学生究竟是怎么学语文的?学生究竟是怎么学数学的?比如说儿童,儿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把儿童当做是一个熟悉的陌生者,其实对儿童的认识我们始终也是一个黑洞。如此等等。关注教育中黑洞问题,其实就是关注教育的基本问题,关注这些黑洞问题,就是在关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前沿的问题,前瞻性的问题。而说到底莫兰的观点就是昨天陆处长所讲的。要建立一个复杂思维范式。复杂思维范式是莫兰提出来的,就是要关注部分和整体。要进行跨界。要有跨界思维。跨界的视野。这是第四个。

    第五个,如何关注名师的发展,寻求到名师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的问题。让名师发展应该有新的进展,有新的突破。以上这五个问题是我对教学成果,申报选题,以及在项目设置当中的一些个人的看法。说的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各位,这个陈处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因为怎样选题,怎样申报成果,这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也就是我们来参加培训,最后要落实到选一个什么样的题,怎样来申报我们的成果,这是我们科研前瞻性的技术教育研究的项目起步的地方,也是我们首要达到的目标,我们首要取得的是意愿。那么陈处长的报告,也有他的文章,也有他在各个地方的演讲,一个共同的风格也就是深入浅出,这篇文体的核心,以参加我们国家的技术教育成果奖的评奖,这八个案例来举证我们怎样来做研究。其实在座的诸位对于教育科研,对于填表,这其实好像都是很熟悉的,但是听陈处长说,听他这样好像再说一次,于是我们的感受,我想应该是非常的不同的。

    你比如说你要选题,这是第一步的,选什么?这个选题就要细心。这个选题的定位就要准确,但是这一次我们是出于教学研究同时又以前瞻性的,那么这个的核心概念就是教学,教学包括什么?刘处长曾经说,包括教学,也包括课程,包括质量,也包括评价。选题之后,这儿就有一个填表。填表好像都能填,但是这几百个字之内,怎样把这些东西非常清晰的表述出来。李吉林也好,(113:17)也好,他们的选题在表格上的呈现为什么能够抓住人?为什么在评选的过程中得到一致的肯定,不仅仅在于比如说像正课培育,这个课题本身它取得了多少了大的成果,还在于就是,它的语言的表达。

    怎样是比较清晰的同时呢让所有的评委在评审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的,能够接受的?并且也有是想象的天地的?我们在申报成果的时候,在选题申报的时候,其实就有一个今后要参加评审的。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我们的评委他所希望看到的是文字的材料。应该这么说,就是我们在开始做的时候就要想到,将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果,我们将面临我们的专家在评审的时候,他们会思考一些什么,我是准备了回答他们的。所以有成果的意识,有对象的意识,这非常的重要。

    陈处长说的已经很多了,不是我在这儿简单的所能够归纳的,我倒是对他后面所说的这几点非常感兴趣。也就是说,永远不要忘记,立德树人这个最根本的目标。这个好像是一个套话,但是它决定着我们的成果本身它的道德的含量,学术的含量和时代所要求的这样一些期望。它是带有价值性的。

    所有的课题都要把这个体现出来。它是带有贡献的。

    第二个就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但是围绕哪些东西来展开的?这就是我们课题本身的指向性。再有课程,课程书本已经很多了,但是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和教学关系的理解,陈处长这一次提醒我们,如果(116:04),我们很可能还是谈课程,而泛泛的谈比较的多,而比较的多的泛泛的谈就会造成,就会没有过性,就会没有新意,就不能体现前瞻性。

    再有要关注,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教学问题有哪些?问题导向,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就是我们研究的成果。这个意识也要比较的强烈。教师的成长、名师的发展,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永远要关注的话题。

    陈处长的报告这一次报告,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领会和消化的话,那么我们能够比较自如的来写出我们的申报表。来达成我们第一步所要做的事情。

今天上午的第一个议程到此结束,休息十分钟。

(2:14—3:00)

男1:各位领导好,我是扬州一中小学(音)的,我这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的陈所长。陈所长你知道我们学校,包括我们(134:16)区数学方面有一个关于智慧数学方面的。数学应该说得到了很多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陈所一直(以来)的呵护。我们想请问一下陈所,我们(134:35)升不升学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内涵、特质等等这一些方面的。我想请问一下,如何结合前瞻性的研究,请您对我们的智慧数学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谢谢。

    陈所长:对这门数学我的确是很赞成的,也是赞赏的,支持的。也发表过一些意见,但这个问题内涵太丰富了,涉及问题太多了。我目前要关注冯起先生的《智慧论》。所以这个问题我想和你们育才个别的再交谈,这样谈得更具体,对你们帮助更大,我也更好的学习。

    主持人:提问题的时候有比较的聚焦。

    男2:我是教研室的,我想问马处长一个事情。就是关于这个省报上面,教研部门主要是在推动这项项目的开展。那么就是以后的话,这个现在的教育员和教育(135:51)申报,那么以后江苏省的基础教育就要逐渐增强,包括附加的基础教育教学要增强。那么像教研员和教研室从哪一个渠道找?好,谢谢。

    马处长:这一点,我们讲的就是我们这一次的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要跟国家的教育成本讲既明晰也是一个质比。我们不是离了,这是把我们申报国家教育成果奖讲,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136:24)就出了。我们的目的更多的是自上而下能发挥你们集成一切脑子的积极性,来开展教学研究。而那个教学成果奖是自上而下,是送到国家去评的。那么在这次你们的教育之间就是希望能请到一个(136:42)。为什么不这样做,我这里讲得已经很清楚了。教育是敌人,可以适当教你。那么你至于怎么做,比如说你跟哪个学校合作起来申报这样的课题,你在发挥智慧的作用,你们学校怎么谈,以后申报的时候还是你排在前面,你排在后面。那只要你们没有矛盾,我们不管。假如申报国家成果奖。但是我们这一次就是一定要是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否则我们也知道,我教研室弄这样一个项目,让你们组织几个学校参加,然后召集过来。学校已经很被动不听你的,你怎么做,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对不对?这是这样的。

    然后就全省100多,包括13个市的,还有教研室,教务处长,还有系里的,他们都……那你说到这个教室里跟你走评在哪里。大家也评说(137:45),那我吃亏了,我记名够不够上来几个?有的分到4名,到最最后三四个项目怎么(137:52)。对不对?所以我们更努力,看到了吗?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科部门一定要为我们的学校,让他们成立一个明星室,而不是自己成为明星。其实你们到了教育室到了教科组,你们本身就是智慧展和明星。我想这样的不是看你满意不满意。

    看教学成果奖照样可以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时候同样是可以,什么人什么人这都不会变化,所以国家就要定文明的变化。当我这个项目我不是讲的,我这个项目不是跟国家教育,全国家的(138:41)不是这个意思,你不同意以后就不能报教育成果奖了,我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你做好了,我们可以推进,这也跟国家清楚。好,谢谢你。

    女:好,谢谢各位专家,我有一个问题。这一次我们是首届申报,那么申报的要求上面可以报成熟项目也可以报新项目对吧?我想问的问题就是,成熟项目和新项目申报的时候,评审的标准是一样的吗?本次评审的话,有没有侧重?谢谢。

    主持人:这个还是请马处长(来解答)。

    女:对,请马处长。

    马处长:你是哪的?

    女:我是常州市实验小学的。

    马处长:我到你们那去过,你有思想的,其实我们的是(139:48)还是增加呢?从我们内心来讲,你增加了革命(139:51),但是成家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没有歧视,没有歧视革命。为什么呢?你比如说我现在跟你讲,我在同这个深化,一个从国家的(140:04),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当然不能说我就是为了成名做这个事情,就是任何事情都从正面从反面讲。但是我们更希望是什么样?要有新东西。如果是仅仅弄了三个几个,都是在深圳或者全国的教学成果奖(140:24)当然可以是可以了,但是都没有新的东西,那你这个前瞻性前到哪去呢?前瞻性是一定要一个东西,要有新的东西,不能要出事故了,耗损害(音)。我昨天讲的成立转型要深化,后来就是(140:43)原产的,清楚了?对,就这样的,你们具体的问我这个课题怎么(做)?这个方法怎么用。

    主持人:陈所长,由于这个教育教学,其实跟评价也是有很多关系的。我们可能刚才说的都是教学这方面,有些评价方面的东西在里面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陈所长:我就额外的回答一下,这个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实际上挺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评价改革的一个方向。我讲的首先要区分出你是在哪一个层面评价,不同层面,这个评价至少分成三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就是作为一种外部评价,比如说(142:16)就是一种外部评价。它可能是跟我们中小学教学的人没关系的人在做评价,它是从外部评价。第二种是一种内部这样的一种(评价),但是又是为了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是地方性的这样一种评价,它可能是这样一种。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哪种所谓过程性的,为了改善这个过程,了解这个过程本身所组织的评价。所以你一定要区分,我们做的事情是在哪一个层面做事情。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这个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评价改革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它都有意识大家都能接受的,代表这种方向的这样一些东西。我们的中小学很多都是纠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所谓评价,就是什么时候要上来对吧?这个东西你说对不对呢?它也对。但是它在更大的范围当中,他这个动机就不对了,动机就不对。所以我倒是一个建议,不管你是申报什么项目,先要检查一下你的动机,所以这个我理解的程度上强调的5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的立德树人这不是空话。就是说我们江苏的基础教育跟中国的基础教育跟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理解应当是一致的,你这个动机是要对的。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的课题转来转去就想把个分数弄上来,或者就是想转错,但是这个动机上它这个指向就不够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说你的问题要基于普遍性。

第三个,我认为就是要有清晰的知识路径,就是你怎么做要有一个清晰的基础路径,最后你才谈效果。我是大概有这么一个考虑,可能是如果有什么评价问题的话,我想这么一点时间我也说不清楚,究竟要梳理出哪些东西是可研究的太多了,我大概就这么考虑的,谢谢。

    女1:你好,各位专家我来自淮安市实验小学。刚才我们陈所长说在平遥的时候我们签字,要回答4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做的怎么样?我想问的问题是,如果是一个新的项目,那么最后一个做的怎么样是不是就是基于我们做的一些想法,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想对各位专家有一个请求,刚才我们陈所长介绍了8个案例,我们听到很受启发,那有没有可能在可能的情况下能不能把这8个案例,抓一个或者几个给我们具体地学习一下,谢谢。

    马处长:我先说那个具体问题,那个大问题就是为什么是什么做得怎么样的那个。在这个申报过程中是一个成果的预设,预期的成果。到了正式申报评价的时候,那就是要把结果如实的写出来。

在这里我给大家强调一下,大家一定要弄清楚,我们这次的这个项目,第一这个项目跟国家的成果不是一回事,我们是更努力,昨天不是讲了嘛,国家的成果主要是反映你已经做了昨天和今天做的事情,我们这个主要是今天跟明天做的事情,你不要弄的一团,(146:47)来申报这个项目,是不能这样的。

第二个,就是说我们这个项目一般认可的区别,所以反复强调了这两例,所以你要把它区别开来。我们更多的命令接下来你的行为是怎么做的,这一点一要讲清楚,你具体怎么做,反正大家也看到这三个报告。我们是不同的视角,一个是批评自己,一个是持教学赤字的把握,一个肯定是基础路径。那么从治理的范围,从我个人来讲,往往我们也是只提大的制度,我们不可能聚集到哪去。从我们(147:34)发明了,跟你讲清楚,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第三段写什么。你就要像学生写作文就这样子,到最后拿出来说各个都是这样的。你看是不是(147:46),你说他错也不错,你说他对吧你没有写过这东西。所以我们为什么?有一个叫做申报五千字大理论一个要求,那么就是民以为本(音),在这个基础上,在规定你们执行当中这样子创新,这样带提高都不像一个死的,是这样一个意头。

    男3:马处,我提个问题,这次最后材料上报的时候,是不是光只是报那个申请表就行了?是不是还需要配套一个比如说方案,实施方案这些东西要不要?还是光报一个申报表。

马处长:一个你填的表,第二个那个5000字理论的就基本相当于(148:35)。他有和方案不完全一样的,因为你在这个表上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言论的事实基础,第二项是建设内容。但他和整个方案呈现所讲的有很多,比如说背景分析,比如说一些理论,还有很多东西在那可能没办法提。你想想哪一个表5000字能填的下吗?肯定不行的,我们想就是什么呢?就是他们5000字,有了这一次的材料,为什么要叫你5000字,你能明白你写的500字在最后,在那里很难出现这个水平高,那个水平高,对不对?所以要你5000字。

    男2:其实5000字也差不多。

    马处长:我就是说你把表评价,比如说简单的评价,把那个5000字把它写好了,基本上(就可以了)。表是一般大体的了解。

    男1:那么可不可以用另外一种是?比如说表的内容我原则上很简略的写一点,然后后边附一个方案?可不可以这样?

    马处长:我一直这样讲的。那个5000字可以外附。因为我们考虑到这样,一个5000字的表的话,那这个表5000字就十几亿了。

    男1: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问你的那个,就是如果说后半那个表格在盖印的问题上,如果一些学校提出来,你也知道我们的一些地方财政盖印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他提出来不盖印行不行?

    马处长:其实我们有一个问题,现在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吃(150:16),为什么我们这个申请的攻不下来,而又给了你们(150:24)你们不要去弄个章盖一下都不可能,那你这个我叫什么?我建议你就不要申报。我们攻下来的,而且你们给把(150:36),那你交一下比你那个盖个章难度大多了吧。对不对?你说为什么有这个,就是说虽然不要你请,但是让你知道一下,当然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有比较高手的校长,他通过这个他就是能搞到钱,对不对?我们就是想任何能干的人,能干的人都到好处,不能干的人你就吃一点老实饭,那我只能这样子。

    男1:好,知道了谢谢。

    男4: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有一个问题,可能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早。因为我是长春市林海中小学,我们学校曾经参加过小学文化工程的那个申报答辩,那么我想问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有幸还能继续通过参加这个答辩的话,这个答辩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包括就是答辩的成员、组成有没有具体的要求?谢谢。

    马处长:你这个提的问题是有前瞻性的,为什么呢?先是叫你报材料,那报了以后评了以后,能不能让你答辩,对不对?那还是第二步的事情。到时候要通知你的,叫你怎么准备会提前通知你,带几个人来。总体地讲,我们可能就是说主要是答辩,就是(152:18),不像那个高年级答辩,高年级答辩把教育局也弄过来了,把什么人也弄过来了。就是你把学校里面讲,肯定讲的时间也要多一点,你要讲清楚。到时候专家(152:29),这个项目更多的强调他一种专一(152:35),所以我们要请更多的专家来做这样的事情。说明你,还很有信心……

男4:好,谢谢马处。

马处长:也可以写条数提上来。有人不好意思举手。

    男1:也许他们专家讲得很清楚,人家没有东西提问……再问几个问题吧。还有你们那个,你把你的理解说一下。

    女2:那我就说一下,说一些有一些下面没有问到,但是我到是听了这次研讨会三位的讲解以后,也有一些思考想法跟他交流一下。我们还是就这个项目本身叫《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从昨天马处到今天,我们陈所都是对他其实有了一些分析和界定,而且比较得清楚了。我现在就是觉得还有两个方面,可能提出来进一步的话题,马处这边几位跟大家再讲一讲,因为这是一个把中间词去掉,那就是《江苏省实验项目》,这是一个。《江苏省实验项目》那就是我们问题光做的这个问题,他可能不应该就是你每个学校或者每个区域点上的一个问题,他是江苏省实验项目,这是第一个提出来,他是一个省级实验项目,也就是我们所实验的这样一个项目的内容,他应当反映的是一个省级层面上比较共性的一些问题。

    那么因为今天上午陈所讲到国家教育成果奖的时候,特别提到了第八个例子,就是北京十一学校。那么这个项目是创新人才,育人模式的这个创新和学校转型的这样的一个研究,引起了两大战役,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不可复制性,北京十一学校的这个资源其他学校不可复制。那么这个其实就让我想到了就是说他其实想谈到的这个关注点,它是一个什么层面上的问题。但是跟他又不完全相同,我觉得原先对他争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他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面上的,只不过他学校拥有一些比其他普通学校更多的一些资源,属于应该做,但是有些学校是能不能做的这样层面上的问题,所以由此我又想到了第二个情况,可能要提醒大家都要关注一下。

既然是实验项目,这个实验从字意上讲它不是事业,而且它也不是简单的投入实践。实验严格来,实验项目,那从我们科学研究的这个实验方法讲的话,可能是要注意的。那么这个实验判断地讲它也是实践的一种形式,但是它是有特定界定的一种实践。

什么意思?比如说我们就跟前瞻性联系起来了,这个前瞻性就是一种展望未来的,就是向前看,向未来看,这样的一个实验项目。那么向前面看的话,也就是今天我觉得陈所讲的我非常引起共鸣的一点,就是咱们关注的这个问题可能应当就是现在能够确定的问题。而不是问题都是一种虚假的问题,首先是关注到问题是真的。就这里面存在一个前瞻,就是我们面向未来,但是立足现实。这个立足现实的时候,这个问题可能就是一些正问题,是目前已经能够观测到的,基于证据的,基于大数据的。

    比如说我们董主任这边质量检测当中已经大范围的,通过这个大数据的调研已经反映出来了很多共性的问题。只是在分析问题,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途径部分层策略上有待去做实验,那我想这就是一个确定与不确定性之间的一个辨证关系。他这个前瞻他可能很侧重于具体的在我们学校实践层面的话,那就是一个在路径操作解决策略这个层面是可以去实验,通过实验来确定这个事情是可行还是不可行,是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而对于应该做已经非常明晰的问题,只是我们有没有条件做,和能(不能做)。那这种我觉得就不是实验项目了,他不是实验,他就是一个简单的实践,所以我觉得这样的项目提出来叫实验项目是非常有意义。它直接就跟前瞻性之间有非常强的逻辑关系。这个实验它就是跟前瞻性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就是我们觉得它本身通过现在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具体预设以后,到底应不应该是要值得研究的。那才叫实验。那么同时反映了我们对于江苏省来讲,这个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互相促进方面已经在全国就非常领先了。

    我们在做理论研究跟实践研究的时候,通过这样一个在实践层面的一个实验方式。极大的提高促进了理论跟实践之间的一个相互促进、生成、共进、共生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么我觉得如果从基础教育来讲,要谈他的前瞻性的话,我昨天听了陆处,陆会长讲了以后,我觉得我就直接启发,我就是觉得这个如果我们从学段的角度来讲,它未来一定也是可预测的。因为我们现在很多都是做基础教育这块研究的,我看我们教研室、教科所都来了不少同志。

那么既然是它具有一定的可测性。未来不是无限的未来,第一我们现在进入“十二五”的这个收官之年,制定“十三五”规划。那我们原来在2010年的时候就制定了2010-2020年的这个江苏省的教育发展的这个规划纲要。那么现在的话,实际上已经走过了一半,5年,后面的5年就是一个可预测的,原先我们都经过具体研究分析制定了这样的纲要,我们还有哪些目标。可能没达成是未来的,指向2020年的。这样一个5年他也是一个可测的,可预期的未来。我觉得未来不一定是无限遥远。这样的话就是在立足现实与期待未来之间,我们总是会希望有一些我们能够通过实验,而且这个实验项目非常短,我看是一年的时间。那一年时间的话,他也不可能做得很大,你这个点很大的话,这个问题放得很大的话,一年时间也恐怕比较困难。我看一些像审责社(音)的话,有时候他就是一些决策、政策性的问题他会一年要求那个,一般的话的项目你像到教育部或者是国家级都是要一般三年五年的。

    马处长:我插一句。这个一年事件,也有问我们。说什么是一年也发信息给我。其实里面这个不是一年,我们预备自己的就好了。这是你们自己的,但是我首先给了你钱,我给你多少钱我要看你做了多少事。所以我(161:04),那我就不做了,那是你今年的问题我又不管对不对?所以我这个并不是说到最后江苏省搞的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就一年,人家很多教育厅质量太低了,拿一个青少年教育改革项目一年就做完了。对不对?都是一年,我们是给了钱以后,一年年干他干得怎么样。而你们应该是干得一辈子,不是一年的事情,一生的事情。

    女2:所以这是我提的一个问题。然后我想前瞻性,昨天马处说你想一想这个前瞻性到底应该是哪个项目,我也是非常地粗浅,昨天听了几位的报告以后,就是现场有一些启发,我觉得如果按照不同的学段来看的话,有一些是我们已经非常清晰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既要所组织的,比如说课程基地它所涉到的一些方向,这些方向都是体现了教育的一个走向。

    比如说,学前教育。那这个学前教育的话,那游戏化、生活化它一定就是一个方向。那义务教育的话,昨天马处也谈到,因为基本均衡已经达到要上升到优质均衡。这个阶段的话,恐怕就是跟个性化主张就非常地需要往这个方向去探索。那么比如说到了高中的话,这个特色多样化,这些东西的话,就包括在课程体系,整个的这个用人模式方面,都可以是去创新,去实验的。

那么在高中段和高校之间,这样一个跨学段的就是一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比如说我们省里面这个,像今年装修跟南大之间他们有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的一些。然后比如说我大概知道的不多,就是我简单提一些例子举一些。就是比如说男士服装他是跟浙大还是跟西安交大的,就是也有这样的一些直接的合作打通了这样的一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等,这是创新人才的。那么这样一谈的话,就会说这是我讲的是怎么江苏省基础教育,这是全国的基础教育,可能共同地就会面临一些这些面上的问题,也是大方向的问题。那么你要说到课程前瞻性的其实跟我们实验之前就非常清晰地提出来的。综合性、生活化、弹性化就是选择化个性化基础性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原先非常明晰了的问题。那这些方面,不管你做哪一个具体的实验研究,在这个大方向这个框架之下去思考。那就不会走偏,我觉得不会走偏。那么这是对于前瞻性的一些思考。

    然后对于这个教学改革的话,通过听三位这个报告讲座以后的话,我相信老师们应该会比较清晰,明白了。这里面特别也是从上午关于国家教学成果当中对教学一个外延的界定。那么一定是会给我们比较清晰的对这一次教学实验项目的它的内涵外延就会比较清晰了。在这方面如果假如哪位老师还不太清楚的,我觉得也是可以提出来的,比如说你有哪些想法,你觉得在不在这个项目范围之内,那我们这边的几位领导、专家他们可能都会给你一个比较……这个是可以讲讲的,好,那我大概想法就是这一些,不对的请多批评。

    男2:这个我干点私活。教育基地7月份实际上发了两个文,一个就是关于教育教学改革总的计划和深化,还有前瞻性的这个项目的申报。

还有一个7月30号,也是在马处长的操作之下发的一个文叫(165:11)分析的跟进式改革的一个项目的增报这个文。因为今天我们职教处的和教研室同志都在。有些市居然还不知道这个事情,我指南京,我到南京直辖区,直辖区教育局的局长分管局长教研室都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个事情。所以我就是说做点私活,请我们大家各个市回去提醒一下局长。有可能他是忙,或者是直接把他这个书面(材料)有可能锁到抽屉里面他就出差了。这个时间上他也是比较着急的。所以拜托我们各个市的说一下。

另外一个我就是刚才还是那个评价的老师问的问题,我现在补充说一个意思。刚才马处反复强调这是一个改革项目,但是我始终认为改革跟研究是不能分开的。我们得要做一个基础性的研究,你想做一个事情,别人怎么做的,历史上怎么做的,国外怎么做的。你这个一点功夫不下,然后你还想提出一个前瞻性,这是有点荒唐。所以我比如说评价,你对评价如果毫无了解,你想在评价方面提出一个事情,具有前瞻性这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一直说把研究跟改革还是要结合起来。虽然我们最后愿意看到现实的变化,但是它这个前期是有大量的研究作为基础的。好在现在做研究,在信息的搜集方面是非常容易的,我想这个大家都明白,谢谢。

    男5:大家好,我是辽宁市教育局的,刚才巩主任讲到这个事情,我回忆一下,就这个事情非常好,但是我确实不知道。也许也不一定非得我知道,但是我应该知道,事实上我确实不知道,那么因此我建议一下,就是这一类的情况比较多,也一定不只是在南京。那么可能近期暑假,大家休假比较多,哪一个环节主要在休假,那个具体在修年模式。所以建议省里面有一些重要的文件能够考虑到这种现实情况,在下文这个途径的同时,也能够下信息,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可以主动找,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回到今天这个项目当中来,我想有三个建议,不一定对,因为陆处长昨天把教学这个事情跟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大概也清楚了。那么第二个刚才我们于处长(音)把这个实验不是试验也不完全是实践,我们大概也懂一点。这个前瞻性这个问题这是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所有的描述都不太管用。因为什么呢?大家都大体上能够从意思上领会,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在前瞻性的问题上面,省里面能不能够在第二期项目布区的时候,能够拿出一点指南,这样解决项目指南、项目申报的指南,这样解决基层视角和省域统筹这样的一个矛盾。这是第一个,刚才您讲到省一级的项目,我们都是想到是市一级的,校长想的就是我学校的事情,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就是改革,刚才讲到这是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这个改革的主体从年度会议讲了。几个统筹是要把瓶颈、一线,教研等等几个方面。我觉得这里面就是说,刚才我们教研室里面有一位同志提出来了,我觉得他不单纯是在讲成果申报有没有可能,他也在想这个改革我有没有可能介入,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是,马上他也做了一个说明,我就讲得很清晰,但是我还是强烈建议。在下一轮申报的时候,不要把这个主体,作为一个参与者和作为一个主人,他毕竟还是不一样的。但是向一线倾斜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来解决的这个问题。那么同样,我觉得这里面除了强化一线这个视角之外,教学改革的主体不完全是一线,还包括比如说区县这个中层,市这一层我不知道哪一层。那么一线它容易想的是一线的问题,区这个层面它容易想区这个层面的问题。在教学这个同样的主题下,大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认为如果说没有区这个层面的介入,市我们可以看一看了,没有区域这个层面的教学改革项目的补充,我认为这可能是不完整的一个教学改革,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就是马处很不容易为我们大家争取到了500万,这个是首次,非常不容易。我们也一起参与过要钱的这个过程。这个钱确实要花好,而且马处很宽松没有给我们市区两级配套的提要求。那么我就建议这个钱怎么用呢?就是项目可以稍微多一点,每个单位的钱可以少一点。现在校长钱用不掉,只要有条件申报这样的项目,不是钱的问题。如果说你可以20万给25个项目,我建议你可以一个项目给10万,50个项目,好,谢谢。

    马处长:我反过来回答你。那个项目的前瞻性问题对吧?这个到时候在框里头跟着执行,到时候一个要求,为什么呢?因为你说我不用你钱你给我……那我更值得回应你你是要名对不对?我们江苏省教育厅的,教育厅申教什么什么东西,我们经历批报科研基地的时候,肯定不少人是我只要个明界性的,然后我是江苏省的,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我是世界里的。至于内心是稻草还是什么的,他不谈那个……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讲的是什么?区域性的。区域性的其实我们这个项目就是一个(172:35)。实际就是今年一定是特殊情况的,今年这个998到明年我们没有(172:42)通知的,比如说你学校是什么,你区里面是什么对什么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区里面能不能申报你市里面,但是你要做这个事情。

    男1:也可以作为生活的组织项目。

    男2:这个考试改革,一个学校再研究,他研究不下去,因为什么呢?只有在区域这个层面,他有这个配套的心情,他在那解决,所有学校的考试改革,他只能做一点文章可以的,但是他永远……

    马处长:这个我知道了,昨天已经讲了,包括(173:22)这个我们参加这个教学。其实大家教学课程讲得也很多,昨天我们也讲了是大教学和小教学之间,实际上我把它理解的,我们这个项目就定为大教学和小教学之间,哪包括小教学?你大教学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对一的教学。当然我们强调的是教学这个问题。那你说教学方面,包括考试,包括评价,那你说我怎么样搞一个高考记录改革,那你说这个目的对我有影响,那是不是我教学成本跟这个教学改革(173:58)。这个问题值得思想,是不是一下子专家在这我也不敢贸然的说,还是有作用没有作用的问题。但是我们强调私心,应该是义务教育也好,基础教育也好,以私心为主,你们是主体的人,这些孩子都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所以你们要主动,要(174:19)而不是通过我们组织做这个项目……这是第二个。

    规定说要有指南,指南这个事情,这个以后我们再考虑。就是我刚才讲的,我总希望大家能创造性地工作,不希望亦步亦趋的,很容易造成这个里面。像我们工作来讲,从效率来讲,特别快的包括我们(174:51)。我一着急,审批你这个很难,你就(174:59),然后我来跟你走尽量定下来按照这个提纲,我觉得已经两个过程,既要发挥(175:10),至于那个时候到了也许可能是你对应他的,(175:15)所以我想这个是跟你们一帮专家不是跟我们讲。但是我们这个访问的……希望大家也有一个信心去外面看一看。那么既然你教育局论文(音)之间的话,我想那是你们教育局人员的问题,我们也不好说你教育局,他可能给你放到哪儿,弄到哪儿我告诉你。知道了以后,南宁而那个,为什么?我考虑教育厅,这就叫典型的灯下黑,你们那样反正没关系,我们好得很。你要一个实验,把电话打过来,这不什么问题(175:59),就是这样情况下,心里不当回事儿,然后一要就要多了,这个不是一次了。你们有些人群,他不是你的责任,这个也是很好的,好不好?

    主持人:很好,各位提到许多很好的问题,也提到很多很好的建议。通过这样一次对话跟我们领导,跟我们专家的对话,使我们在认识上就更加清晰了。最后这个前瞻性的教学改革让我们更加有了信心。一天半的会,马处长的报告高(176:41)跟我们介绍了一下省教育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报这样一个项目。它又是什么样的要求,包括什么样的内容,这个前瞻性的研究项目他申报的程序是什么等等。

陆处长的报告,他是告诉我们怎样的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以中国,整个世界的眼光来看,他(177:06)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有一个加深的理解,省教育厅这样的一个意义之所在。以及我们的研究怎样取得更加的有价值,更加的体现了一种创造性。恩

陈所长的报告,他是作为一个我们国家着名的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国家的基础教育成果奖,他们是怎么评的,那么他的单位一直获得好评为什么?(177:41)把成果奖的优秀成果介绍给我们,告诉我们研究就是这样搞的,研究就是这样进行的,研究的报告就是这样填写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就是这样呈现的。于是,我们就更加地了解了我们这一次要搞的研究,那他应该怎样来表达,那这个是第一步的。

然后若干年以后,我们的成果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该怎样努力,我们也是一种。那所以三个专家、三个报告、三个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的、逻辑的、鼓励的这样一个体系。那我们现在可以说很清晰了,所以是台上是比较磊落,我这个主持人坐在这边也比较的磊落。为什么磊落?因为专家们已经说得非常清晰了。更何况我们(178:50)首长又做了补充的论证,非常好。那董宏亮主任你看,他说这个评价是什么,想了又想这种交代,那就显得非常地圆满,让会议设计的圆满,呈现地也非常圆满,而我们的研究也一定会更加的圆满。谢谢各位专家、领导,谢谢各位。

马处长:这样我还有一句话,最后一句话补充一句。就是也感到,有同志提出来说,我学校只管我这个,不可能搞到省里面,这个概念既对也不对。为什么呢?我们讲的前瞻性的项目,你这个项目是基于你这个学校你做的。但是你育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规律,这个放到哪?怎么用呢?你说我申报的这个课题,这样我就(179:45)培养这个学生的框架,结果你把这个规律放到这儿培养的效果,慢慢才有我这个前瞻性教育吗?不是这么回事,育人的规律这个都讲,也就是说你做了以后都给.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