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文件发布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省教研课题第九期评奖、第十一期申报的通知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扬教院教科[2015]4

                          

关于转发《关于开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及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科室、市直各学校:

根据《关于开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及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53)文件要求,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和第十一期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第九期省教研课题单位必须在530日前全部结题,并按照要求准备相关参评材料,认真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组织落实结题工作。

2. 拟参加省教研第九期评奖的单位在结题之前按照评奖要求(附件2)认真准备相关工作和资料。

3. 第九期教研课题单位只有完成结题任务后才可以继续申报第十一期省教研课题。

4.省教研第十一期课题申报工作要求详见《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指南》(见附件2)。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可根据第十一期课题《课题指南》自主选定相关选题。

5.省第十一期教研课题申报由各单位自主选题,认真填写《申报表》和《评审活页》,并逐级申报。各县(市、区)申报项目不超过8项,市直学校不超过1项。

7.第九期申报评奖的课题直接报送市教科院。

8.全市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91日。联系人:夏老师,联系电话:87629513,电子材料统一发至:yzsjks@126.com

9.申报所需申报表和评审活页请在“扬州教育科研网”或“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网站下载相关表格。

附件:关于开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及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5413

苏教科院科〔20153

关于开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及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教科院(教研室)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扎实抓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强校、科研兴教之路,经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和第十一期课题申报工作定于201541日开始,截止日期为2015910日。过期将不予受理。

请各大市负责课题管理的教研员认真做好相关组织工作,切实提高评奖和申报课题的质量。联系人:朱纷,电话:025-83758238,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邮编:210013E-mail: zf828@126.com

省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要求及第十一期课题申报指南详见附件。

附件: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要求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指南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办公室          2015320日印发


附件1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要求

一、评奖资格及名额

20156月前结题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以及由于特殊原因滚动到第九期的第八期课题(需有我室开具的同意延期的书面证明)的研究成果均可参加此次评奖。各大市参与评奖的名额不限。

    二、评奖材料

参加评奖的课题须提供以下材料:

1.(1)课题申报评审书(2)开题论证书(3)中期评估表(4)结题论证书(5)结题证书(6) 省级以上发表的论文。

以上材料只需复印件,但应加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上述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

2. (1)结题报告(2)教研成果应用情况说明(主要说明成果的推广效果,限1000)附结题报告后。

结题报告需提供纸材料和电子稿,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由大市统一报送。

3.课题研究的其他相关成果,包括专着、教材、光盘或U盘等内容应具有推广研究成果的价值,如:课堂教学录像、课题展示活动、课题研究的专题介绍录像。课题负责人填写好《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评奖送审材料袋(封面)(在江苏省教研室网“http://www.jssjys.com”中的课题研究栏目中下载),粘贴于送评材料袋封面。上交参评材料不超过一盒(一般规格的文件盒,厚度10cm左右)。上报材料一般不予退还,原件材料请自留备份。

三、评比办法与标准

1.评比办法

评奖以结题报告以及教研成果应用情况说明为主,要求结题报告能够集中反映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课题录像光盘(U)能充分反映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够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发表的论文、专着和教材须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

2.评比标准

课题研究要在理论探索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或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作用;课题研究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有所建树且成果丰富,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着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研发的教材实用性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学习,课题研究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与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成果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有利于促进我省教学改革和发展。

四、评奖程序

1.课题负责人主动向各大市教研部门申请参与评奖,并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报送到各大市教研部门,各大市将参加评奖的材料统一报送至省教研室(包括评奖课题的结题报告电子稿),并在江苏省教研室网站(http://www.jssjys.com)中的课题研究栏目中下载《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参评目录表》,填写完毕用word文档形式通过附件发至zf828@126.com

2.我室将组织专家对各大市上报的课题成果进行评奖,获奖名单将与第十一期课题评审结果一并公布。

附件2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2015年度)课题指南

一、课题简介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经省教育厅同意,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995年开始设立。该系列课题注重课程教学及管理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面向全省幼儿园、中小学等领域的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每两年申报一次。今年申报的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

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种。对于重点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会给予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所在单位承担。

二、申报资格

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对象为本省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师范院校、教育行政以及教科研部门的集体或个人。

⒉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尚未完成我室第九期以及第十期正在进行研究的教学研究课题的单位与个人不得参与此次申报。

3.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只能有1—2人。

三、申报程序

⒈申报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题,并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评审书活页》,其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和文字稿(《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评审书活页》各3份))报送至县(市、区)教育局教科研部门。

⒉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初审后,将《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申报评审书活页》各一式3份报送至市教科院(教研室)或科研部门。市教科研部门根据申报数量的分配指标组织对本市申报课题进行初审,将通过初审的课题评审书及活页的电子稿和文字稿报送到省教研室(《课题评审书活页》电子稿和文字稿单列、单放),并将本市申报的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详细目录用word文档的格式发送到zf828@126.com邮箱。

⒊课题申报者及各大市教研室教管人员需到省教研室网站(http://www.jssjys.com) 首页的课题研究中下载2015年度的相关表格,按照统一格式填写。

⒋省直属师范院校的课题申报材料直接报送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省属市管师范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的申报材料先报送到所在市的教科研部门参加初审。

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并公布评审结果。

四、申报时间

申报工作从201541日开始,2015910日截止,逾期将不再受理。请各市教科院(教研室)按照时间要求,认真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

五、报送数量

各省辖市报送的课题数量不超过45项。

六、课题类别及管理方式

⒈不论是重点课题还是立项课题,课题所在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都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⒉重点课题主持人的培训、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检查和结题验收等课题管理工作,由省教研室组织进行。立项课题的相关管理工作由各市教研室负责。

⒊各课题申报单位要规范课题的日常管理,强化课题的评审、开题、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杜绝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

⒋本期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要求在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结题。

⒌第十一期课题的具体管理办法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课题评审结果一并公布。

七、参考选题

下面列出的是第十一期课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仅供研究者参考。课题研究人员可选择某一研究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个切入点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将研究课题具体化,也可以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自行提出课题,但必须具有普遍意义和区域推广价值。

1.综合问题研究

苏派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研究;课程基地建设与辐射示范作用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中介组织机制及监管研究。

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质量监测的跟进式改革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比较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教育叙事为载体开展校本培训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学生生存与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研究;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机制研究;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过重课业辅导问题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缓解择校压力问题研究;脑科学与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⒊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研究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幼小衔接教育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幼儿园办学成本及经费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幼儿园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研究;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指导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学前教育办园体制与机制研究。

4、学校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

中小学建设标准研究;中小学品牌建设研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学校特色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影响力研究;校园文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管理与高效使用研究;百年老校教育渊源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小学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共青团、少先队时代特色与活动创新研究;学生主体教育研究;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新媒体下学校宣传工作研究。

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研究;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研究;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国防教育与学科融合性研究;中小学生抗挫心理训练研究;新时期学生价值观标准研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学生学习风格与个性发展的研究;学生厌学心理教育与疏导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文明素养研究;学生网络迷恋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治研究。

⒍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农村体育场地塑胶化工程的推进与实施的研究;阳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性研究;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及实效性研究;《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实践性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践性研究;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足球进校园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戏剧进课堂的实践性研究;体育艺术2+1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中小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体育、艺术教师职业标准的研究;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师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生疾病防控及其应急救治体制研究;学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研究。

⒎课程、教材与教学发展研究

建设教育强省框架下的地方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江苏特色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初中综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高中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变革的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大数据与教学效益的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研究;开放性教学研修的研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⒏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教研室建设评价标准的研究;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中考改革的研究;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机制研究;学生意外伤害责任鉴定及责任分担机制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机制研究;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校长领导力研究。

⒐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模式研究;名师、名校长培养途径研究;省级学科带头人标准的研究;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能力标准的研究;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研究;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提高教师领导力的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究;教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脑科学与教师发展的研究;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区域教师流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校长、园长专业化成长及培养机制研究;绩效工资背景下民办学校教师绩效评价及待遇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研究。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