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综合实践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小学劳动技术与综合实践的关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薛大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简单的原始的劳动被现代化先进的工具取代了。挑、扛、拉被汽车等运输工具代替,电脑替代了许多原先要人动手操作的过程,劳动技术有的也被信息技术代替了。植物的栽培发展为无土栽培了,城市和乡镇土地被大量水泥覆盖,孩提时代看到的绿地已经不多了,接触到动手操作的事情越来越少,要不要学习做家政服务,要不要学习动物饲养和植物栽培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许多的困惑。城市里几乎天天吃肉的孩子不知道小猪的生长过程;停电了不好用电饭堡了,孩子就不会做饭,上街吃快餐了;小孩子认识毛豆但不知道黄豆和毛豆是什么关系,吃鸡蛋不会剥壳;大学生不会装被子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难道我们的民族和下一代都得依靠电脑机器和保姆才能生存吗?
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形式在悄悄变化。长期以来一直是被认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改变一切”、“一切从不劳动开始”的理念发生变化了吗?对中小学生有何影响?研究小学生劳动技术与综合实践就是要解决在现代化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培养现代化的人,培养热爱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的人,让小学生从小锻炼,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使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价值。改变“有分数,没能力”“有文化,没修养”“有成绩,没成就”“ 没挣钱,会用钱”“会消费,还浪费”等现象。切实通过个案的发展过程,来研究思考小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尤其是综合素养劳动与技术的形成,提高学校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将紧密配合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要求,围绕劳动与技术内容积极寻找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方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出努力。
二、课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中的四大领域的重要一块。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定性。劳动技术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德、智、体、美、劳”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统一。劳动技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要研究落实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小学生无论从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是从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是处在人生起点阶段,可朔性很强。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提高其实践能力,获得生活技能学会自强、自律、自学、自护、自理等自我服务是社会和家长的期盼,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新课程实践的5年时间中,我们江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围绕劳动技术开发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积极实施新课程的,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实践证明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密切结合,既能减少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没有具体目标和教材等的无奈,又能使学生增强劳动素养,在具体的情景中“做中学”、“学中悟”,体验劳动的价值,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尤其是联邦德国。他们有话,“我们的学生考试考不过你们,我们的学生做的产品专门卖给你们。”可见人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技术并非常有成就。他们的学生在学校劳动技术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劳动素养非常高。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方面做的很多,恰恰忘记了“一切是从不劳动开始的”古训。导致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自我服务,在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背景下,体力劳动被瞧不起,家政等“劳动”已经不重要,技术也受到冷落。
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其价值在于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落实综合实践和劳动技术的目标任务,切实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目标,提高教师素质;课题研究更能围绕目标拓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新领域。
本课题是“十五”规划课题的延伸,是“十一五”课题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其现实意义。对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建立新的科学的劳动技术与综合实践的联系,寻找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获得新的评价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具有理论意义。既能针对国家现实需要,同时又是面向国家长远的发展需要,具有实际的研究价值。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国家级《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子课题,重点研究小学综合实践与劳动技术的关系。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依托劳动技术,劳动技术的教育又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等。通过研究为建立完整、科学、合理,且面向未来的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形态和教学体系做贡献。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以小学生综合实践的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劳动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侧重在小学生阶段劳动技术应做那些方面的实践。如劳动实践、技术实践、信息实践。在劳动实践方面有社会服务的公益劳动、自我服务的家政劳动、学习环境创建的校园劳动、走向实际的生产劳动。在技术实践方面培养真正的劳动技术的启蒙,如纸工、金工、泥工、家政、种植、小制作、小设计等,在信息实践方面就是对小学生如何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训练。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没有教材的,没有课本的,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就需要教师去编写教学活动指导用书,编写实践活动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江苏有劳动技术的教材,如何分配和综合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思考,创造性的让学生实践能力、劳动素养,技术素养的到发展就是要在研究中创新。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劳动技术的学习环境。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研究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为载体,以研讨会、教学研究活动为纽带,加强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的研究。科学分解子课题研究目标,农村城市兼顾,区域推进。邀请专家指导,加强理论学习,带领教师探究。通过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凸显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探究开放性的活动课教学新思路,改革教学评价,强化学校对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评价,建构优质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和范式。厘清综合实践和劳动技术的关系,实现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目标。
六、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活动教学理论指导研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础理论指导本课题。
2.调查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的现状以及影响发展的因素。
3.经验总结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策略及评估体系。
4.个案法:通过部分教学个案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5.行动研究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策略。在活动课的教学中,寻找促进小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措施。在高邮菱堂小学和江都双沟小学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拓展小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以典型引路,以现场推进,以骨干带动,以示范辐射,促进全市劳动技术与综合实践同步发展。
实施步骤:
2007年1月至2007年3月:
① 研究课题前期论证;
② 成立研究课题组;
③ 填写课题申请报告,申请立项;
④ 拟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研究文献;
⑤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
①探讨小学生综合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的本质内涵;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
②开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设计的理念与操作研究;
③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④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学的制约因素探讨;
⑤申请中期成果评估。
课题项目组开展教学研讨、沙龙、观摩活动。分劳动和技术专项的研讨。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
①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②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全面总结,按课题组分工的项目积极组织整理资料。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2010年1月到6月
再次实践,不断完善,建立比较科学的经验理论,邀请专家指导。
2010年10月全面结题。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以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教研员为项目主持人。该同志是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主持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研究》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下设立了三所课题实验学校。三所学校都具备了劳动与技术研究的基础。扬州市跃进桥小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先进单位,在全国、省、市多次进行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江都市双沟实验小学是科技实验学校,在技术教育方面是江苏省先进单位。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学校是农村学校,有劳动实践的基地,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空间很多。对农村学校有指导意义。三所学校的校长都很热心课题研究,也积极参加研究。全力支持本课题的探究和实践。在经费方面也能给予保证,尤其是活动课程需要学校一把手的支持,我们邀请的都是一把手校长。
八、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薛大威2002年3月发表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于《江苏新教育》,2002年5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发表于《江苏新教育》,2005年3月“如何推进劳技教材的使用”发表于 江苏《小学劳动与技术》,2006年12月参加审订书稿“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发表于上海教育出版社
九、预期研究成果
最 终 研 究 成 果1
2007年11月完成小学综合实践劳动基地建设。小学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教学案例集
薛大威、李伟、缪永留 周其风 吴华 杨金珍
2008年11月完成小学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校本教材
小学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教师论文、叙事,学生体验集文本
吴华、杨金珍
2009年11月小学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课程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录像资料
薛大威、周其凤、魏顺军
2009年12月完成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的研究报告和文章
全体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