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地理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以《利用经纬网定位》的三次授课为例谈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

                    

摘要源于自己教学实践的研究是最真实和最宝贵的,它凝聚了一线老师的深度思考和执着追求。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这样的研究才能是有思想有智慧有价值的研究,这样的老师也才能是个发展型的老师。让智慧引领行动,把创造还给老师!

关键词:有效课堂;实践;教师成长;智慧引领

       

新课程要求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手段等教学要素要选配合理,关系协调, 要求教师学生能构建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合理情境。将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经历、资源等从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知识,或者以简单的、低一级的理性知识为依据,通过印证、演绎、推理,建构起复杂、严谨、高一级的理性知识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和学生智力的突破口。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我们有大量的这样的机会来提升我们的课堂。我们该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和素材,在课堂上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912下午,居老师要对我校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居老师虽然教学年限不长,却在短短的五年内成长迅速,成为扬州市教学能手。

根据教学进度,老师很快确定了教学内容为《利用经纬网定位》。这一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第三个大框题。它是《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今后地理学习中必备的基础知识,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如果教不好学不好的话,可能会挫伤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兴趣。选择这部分上公开课,是需要勇气、需要实力、需要智慧的。

【课程实践】 10日下午第一节课,七年级2班。老师上课以后,立即开始了对经纬线知识的全面复习,并请了四大组踊跃举手的学生代表上台借助地球仪演示说明。整个课堂由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灵动起来了,四位上台演示的学生也热情高涨,一张张小脸红彤彤的,充满着成功的喜悦。接着老师以玉树地震救援飞机如何准确着陆到受灾地点这个问题导入到经纬网的判读,出示了

 

图一,展开活动 “说说我的地理坐标”:

老师请学生自行研究学习,并激励学生,看看四大组中哪个小组回答问题的同学最多。举目整个教室,52位同学有14名同学最终举起了小手,另外的同学则低着头,一副苦思冥想状。老师有点失望,很认真的讲解之后进行了第二个探究活动:“看看我在哪里…… 。后面的课堂很明显有点呆板了,学生也少了先前的叽叽喳喳了。

【反思】 回到办公室,老师的眼泪忍不住的落下来了。旁观者清,我们听课的老师很明显地看到了问题。经纬线知识是整个中学地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更加困难。难在哪里呢?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概念没有建立起来,从而给学习带来障碍。今天2班学生刚开始表现尚可,那部分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是后来,一下子将经纬网的判读问题呈现给学生,缺少了问题设计的梯度性,没有遵循有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而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差异,会造成他们理解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注意设计问题的梯度,有效地针对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二次实践老师接受了大家的意见,精心准备,重新设计。11日上午第三节课,老师笑眯眯地出现在七(5)班。像前节课,复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以后,老师展示出下面四幅图:

 

 

 

20°10°0°10°20°  20°

20° 40° 60° 80°100°

 

 


     

    

 

 

20°

 

10°

0°

10°

20°

50°

 

40°

30°

20°

10°

 

 

 

 


据图提出了思考问题:请给四幅图的经纬线标上度数。观察、总结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前排的一位女同学很响亮地说:“我发现,就纬度看,数值向北方向增加的一定是北纬,向南增加的是南纬。”另一位后排男生在座位上插嘴了,老师示意他起身回答,“老师,我总结出来了,经度数值向东增加的是东经,相反,向西增加的是西经。”全班大部分同学点头附和。老师简单讲述经纬网概念、地理坐标的正确书写后,乘热打铁地又出示了两张经纬网图,进行了活动“我能读”、“我能写”。

  

 

 

 

 

 

 

这一次全班动起来的同学明显增多了,特别是对左面的图判读得非常到位。接着老师展开下一个活动:“我能找”,即根据给出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城市。看着教室里忙得热火朝天的同学,老师松了口气,看来这节课还是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环视着教室,八九个学生已经早就写好答案,神采飞扬地窥视着后面我们听课的老师呢。可也有五六个同学趴在桌上无精打采的,整个课堂上没有看到他们举手回答问题,似乎精彩离他们很遥远,热闹总是别人的。

【二次反思】课后,我们肯定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操作的地理问题,提高了问题的整体效益。可是那五六个学生的落寞的眼神始终挥之不去,象块石头压在我们心口,问及老师,她说她也注意到这部分同学,可他们基础太差,又缺乏自觉性,不仅地理课,其他课上也是这样,成为班级的后进生。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核心的理念,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我们的课堂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习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那么我们的地理教师该怎样利用自己的阵地来谋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呢?如何让我们的问题设计更合理呢?我们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尝试。

【三次实践】12日下午第二课,老师精神抖擞地在七(8)班开设示范课。有了前面的磨课,老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水到渠成,各个环节井然有序,老师漂亮的语言功底也让这节知识性、学科性很强的原本很枯燥的地理课变得丰润起来了。在讲授利用经纬网定位时,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我能读”:给出一组经纬网,读出经纬度; “我能指”:给出一组经纬度,在经纬网上指出这几点; “我能写”:正确写出经纬度; “我能找”:根据给出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城市。四个活动设计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了循序渐进。

与前面两节课不同的是,这次的四个探究活动全部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即六人一大组,全班分为8组,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进行了搭配。过程是: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教师评价。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提醒各组成员要互帮互助,采用“你画我写,我说你找,你找我评”形式。再次环视教室,没有左顾右盼、洋洋得意的学生了,也没有无所事事、神情落寞的同学了,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投入,学优生成了学困生的小老师,整个过程居老师一直在巡视督促检查。最后学生汇报的精彩纷呈让我们听课老师颇感意外。今天的课堂学生之间发生了实质性的互动,不仅为学优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还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看来我们真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有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啊。 

【三次反思】从居老师的三节课中,我们明白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如何、怎样进行梯度性问题的设置以及如何使问题的提出能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思考的。

反思总结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在积累过程中,有思想引领的行动就有了方向,这样的行动必将加速教师的成长。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