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政治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
七(上)部 分
第一单元自尊自信
一、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材13-16页)
(1)重要性:
①P1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②P16试着运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去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就能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③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每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④P16面对变化的世界,激烈的竞争,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把握未来
(2)如何做?
①P1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②P14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努力发现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③P15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通常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
二、我自信我能行(教材16-19页)
(1)自信心的含义。P17
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
(2)为什么要树立自信心?
①P16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确信自己能够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出色,并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
③P17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的成为现实。
(3)如何树立自信心?
①P17自信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的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信心。
②P17要把握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③P17超越自卑。
④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三、做人从知耻开始
(1)p23知耻观: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为什么要树立羞耻之心?
①p24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职责, 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②p25羞耻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它能够催人奋进。
③p26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④p26有利于树立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 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
(3)怎样树立羞耻之心?
①p23知耻,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②p25正确的方法:由知耻,记耻,奋发,不断取得进步
③p26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④p26勿忘国耻,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四、我们的姓名和名誉p32
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全的重要内容。
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绰号,实质上是取笑别人,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其他内容看书p32-35)
第二单元 善于交往
五、学会尊重别人(教材46-50页)
(1)P46 尊重他人的前提是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受人尊重的奥秘是尊重别人。
(2)如何学会尊重他人?
①P49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②P49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③P50平等尊重他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对人有礼貌,是平等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也是人际间文明交往的前提。如,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在阅览室看书保持安静。
④P50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六、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教材63-65页)
(1)宽容友善的重要性(为什么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
①P63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②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③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2)怎么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①P66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有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更不是软弱无能。
②PP67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是一致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教育
③P67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3)认真阅读书本p62、p64-65的实例,并回答问题。
七、交往有度 纯化友谊(教材72-75)
(1)为什么?p73下
①异性交往是我们在社会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②对中学生而言,异性交往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优势互补, 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更坚强。
③P74处理不当,会影响和妨害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诸多困扰。
(3)p74-75怎样正确交往,纯化友谊(与异性同学交往应该做到哪些)?
①落落大方,掌握分寸;
②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③我们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群体交往。
八、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教材90-95)
(1)为什么世界各国之间应相互尊重,促进交往?P90
世界各国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如何做到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促进交往?
①P90入乡随俗,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一无所知
②P91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③P92让世界手拉手,和不同民族、国家人民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友好往来
④P93不能不家选择简单模仿,全盘照搬,我们应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糟粕。
第三单元学会学习
九、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材99-103页)
P99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护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P99为什么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P99
①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②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③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接受教育。
(2)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P99
如: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教育教学实施、设备、图书资料。
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生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
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材103-105页)
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对人民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P103
(1)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P103
①遵守法律、法规。受教育者遵守法律、法规,重点在于遵守法律、法规中与学生有关的规定。
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为什么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104
①从国家的繁荣发展来讲,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②从对公民的要求来讲,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义务教育的含义 P104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既是适龄公民的权利,又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4)P104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5)P104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收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6)P104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7)怎样正确履行义务?P105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青少年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高度则热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一、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含义P109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尚的学习。
十二、学会合作学习
P110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它是学生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十三、学会探究
1. 探究学习的特点: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具有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P111
2. 怎样探究学习?
① P111善于发现问题。
② P113尝试解决问题。
③ 3.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