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政治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文化生活》阶段性测试

高二政治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由文化、经济所决定,又给予文化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丢掉了饭碗。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
D.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
3.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
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4.“徜徉于山林来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广东省计划于2009年”南海1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打包“申遗”。这有利于
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B.维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
6.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D.大众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2007年11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2008年春节假期将从除夕那一天开始。
7.春节前一夜,即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从天涯海角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这是因为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融合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物质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持久的影响
8.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008年初联合下发通知指出,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一举措将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辐射功能,必将造就公众亲近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有形的
B.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总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D.发展公益性文化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
9.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材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②人皆可以为尧舜   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失落。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实现的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13.在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村党委明确提出: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孝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这表明
A.新农村建设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
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足    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4.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寓意深刻,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一概念,这种设计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这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一致的
C.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同的发展模式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相同的包容性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惟一标志        D.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16.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这类诗句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过年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10省市试点之后向全国推广。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
A.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B.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
C.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D.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播
19.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     
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④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如今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这表明  
A.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D.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1.当今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作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和有益的思想方法启迪。这意味着
    A.中华文化优于其他国家的文化        B.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
22.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23. 我们常说"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文化就是艺术、戏剧、文学作品  B.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C.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坚持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5.《天鹅湖》、《蝴蝶夫人》、《海盗》等一些国外名剧让许多中国观众一饱眼福和耳福。而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也越来越热。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交流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   ③文化传媒与文化发展         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已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中把我国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同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纳入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系列。这表明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②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7.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B.把它与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相结合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D.正确处理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28.杭州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口号。实践表明,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茶文化提升了文化品味,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有望成为文化领域“博鳌论坛”的太湖文化论坛于2007年12月5日在北京宣告成立。作为太湖文化论坛的业务主管单位,中国文联提出,论坛将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构筑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平台。这有利于
A.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B.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C.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30.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①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③优秀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着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 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这样热衷于过“洋节”现象
A.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
3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在于 
A.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B.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分)
(3)古人“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4分)

35.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的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努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1)为什么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6分)
(2)如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6分)

36.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 

三、探究题(共18分)
37.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课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到的下列材料进行分组讨论。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胡锦涛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胡锦涛在报告中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6分)
(2)第二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二围绕“弘扬中华文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展开了讨论。
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试阐述你的观点?(至少3点)(6分)
(3)第三小组同学着重讨论了下列问题: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试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至少3点)(6分)


 
高二政治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2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二、简析题(第小题12分,共36分)
34、(1)




(2)






(3)




35、(1)






(2)






 
36、











三、探究题(18分)
37、(1)









(2)








(3)







 
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政治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2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二、简析题:
34、(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4分)
(2)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4分)
(3)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用先进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先进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分)
35、(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6分)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分)
36、(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
(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6分)

三、探究题
37、(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2分)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氏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咸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分)
(2)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 文化与经济、政治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④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⑤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⑥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每小点2 分,答出3 小点可得满分,总分不超过6 分)
(3)①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②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 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
⑤ 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⑥ 正确处理好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每小点2 分,答出3 小点可得满分,总分不超过6 分)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