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反思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反思
——以历史教学为例
高邮中学 王生芳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有效教学”理念越发令人关注。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惟一标准。可以这样说,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如果说,传统教学更侧重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那么,有效教学更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事实上,在教学实际中,确实有不少教师习惯于简单灌输、甚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注意或者不会运用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技能的办法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只注意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性。
随着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从有效教学角度看,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发现学习,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但是,从有效教学诞生之日始,就有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成功。简要地说,就是课本教好、学生考好,就是“有效的教学”。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观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当今的教学,甚而至于有人认为,有效教学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这很容易滑向“崇知主义”的深渊。真正的有效教学不只是注重教育的形式与技巧,而轻视教育的内容,它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教师只理会他教的课本,教学生应付考试,而不谙熟学科的精髓,势必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因此,学科教学有效性应当是考虑的题中之义,不是教的法则,也不是所谓的“教学设计”,更不是教的策略与技巧,而是要关注学生本身,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现代价值取向、人文内涵和传统特色体现出来。
那么,所谓的有效教学,其实就是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而言的。但就历史教学而言,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五个视角:一是“求真”。历史教学如果不存在真史料,学生不能以真为据、依据而实、据实而言,对历史的解读就难免不存偏见。因此,就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言,历史教学理应引入史料,并使其意义化、理性化和内化,不能只教教科书。二是“求实”。在基础教育中,历史作为一种“提供认识”,理应通过各种方式使其成为学生的“自我认识”。有效教学无外乎是说历史学习的有用性,而有用性又是与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认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们最需要杜绝的是,在纷繁的教学活动背后存在的诸多伪知识和伪问题。三是 “求是”。无论今天我们多么强调历史话语的转化意义,作为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的实证性和作为人文科学中的历史的解释性,都不能偏离基本的历史观念。四是“求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就是说,所有历史都是在当代视点烛照下的历史,这是与价值取向与文化传统相联系的,那些复杂纷繁的历史事实也许在后来者面前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历史语境中体验特定时期人物的选择,从而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是说,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且是传播人生的信念。五是“求美”。历史本身就充满着智慧与美,那些充满魅力的重要历史人物身上,他们作为常人的喜怒哀乐,常常与我们后人产生共鸣。他们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那种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特别是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以及历史图像与实物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课程资料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进而形成现代审美观念。这就是说,历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要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只能在历史学科本身中寻找,不能都从其他方法与策略那儿去寻找支撑。只有这样,我们面对具体的历史教学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