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浅谈历史有效学习笔记的有关问题
浅谈历史有效学习笔记的有关问题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张玲俐
何谓有效学习?《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真正获得知识或技能”。而我们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就是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掌握当节课预设的目标要求,更通俗的话就是老师讲的要会。笔记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进行的一件事情。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所记笔记可能就大不相同,考试下来成绩也会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什么是笔记呢?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下的有关学习内容的,被学生认为是必要的,或者是框架结构或者是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规律等等的或文字性或图表性的东西。
历史学习和其他所有的学科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记必不可少。那么有效的历史学习笔记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笔记应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的预习笔记。学生在课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就可以直接在课本上作些记号,如:★、△、或者画圈、下划线、波浪线等等。这些记号可以表明某个词语、某句话的重要性,也可以用来说明对某个知识点还不理解,以期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历史课本内容在叙述上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基本上都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或者是内容)、其中突出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在课前花10分钟通读课本,进行初步的分析,就能够掌握这一课20%-30%的内容。
如:必修三专题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课:通过通读全文就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第一个阶段:萌芽,大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第二个阶段: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道路的形成;第三个阶段:成熟,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第四阶段:发展,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因此预先的学习能够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同时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如“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等不太能理解的可以做好标记,在上课时能够更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去理解。
2、老师课堂板书的内容笔记。教师课堂的板书往往是本堂课的知识的浓缩,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样的笔记学生们向来都十分重视,在此不作过多叙述。只有一点想强调,就是记在哪里。很多学生往往会准备一些笔记本,笔者认为专门准备笔记本进行纪录也好,记在课本上也不错。如在课本相应知识点所在位置上进行记录,便于复习,不够写的还可用“即时帖”。
3、课后整理性的知识结构笔记。现行课本既注重微观,也很强调宏观结构的构建。每一个专题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下又会有若干课,分别叙述不同时期的相关事件或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态。必修三本书分别叙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却是紧密结合的。有时某一事件在另外一个时期又有了新的变化。
如: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儒家是百家中的一家);第二节:儒学的兴起(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而成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第三节:宋明理学(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再次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并且发展到心学);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随着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儒学也出现了相应的新变化,出现了三大家的所谓“另类”思想)。
在专题三: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第一节讲到“维新变法”时,康有为“托古改制”,利用孔子的权威进行变法宣传,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第二节“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丧失。但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儒家思想中的某些内容又被发扬。
这时就应该对儒家思想从其产生到在历代历朝的发展,近代正统地位的丧失,当代对其中积极部分的重视,进行一个小结。这样,既掌握了微观的知识点,又构建了宏观的知识框架。
4、阶段性的纠错笔记。是学生就会不停地做题,做题总会错的,这样纠错笔记就极富存在的意义。纠错笔记必须要有一本专门的本子,记录的内容不是题目,而是相应的知识点。这个对于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尤其重要。如:在某次练习或考试中,错了几道选择题。1、有关分封制的,就记下“分封制”,然后再把分封制的背景、内容、影响再整理一遍。2、有关抗日战争中统一战线的,就记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后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意义等整理一遍。这样的本子在高考前看最有意义。
记笔记不仅仅是记下什么,在记录的同时也是思考、理解、记忆的过程。有效笔记的记录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善于记笔记是善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