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浅谈自能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自能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仪征中学 周万平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在总量扩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和深刻影响,当前教育中学生身上存在的自能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缺乏自理、自治、自强、自学、自育的能力。面对现状,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开展自能教育。
所谓自能教育,就是教育者引导学生自主地、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获得心理体验的教育过程。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在学科课程中培养自主意识,在生活课程中锻炼自理能力,在活动课程中提高自立精神。
自能教育中有学生也有教师,进行教育的是教师,而衡量自能教育效果的则是学生的表现。所以,要获得自能教育的成功,首先应该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我们的教育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或者方法,最后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够让学生离开教师也可以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并有能力地去解决,可以在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所以,要实现这个目的,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教师本身的问题。下面我就历史自能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历史自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教育思维的转换
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事,这是一个很简单而又朴实的道理。但是,随着各种考核甚至职称的评选,有些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当前的自己所执教那门学科的成绩。甚至部分考核也正是从这些标准来执行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教师“兢兢业业”地为了学生当前本学科的考试成绩而呕心沥血的场景。经过短暂的努力与拼搏,单门成绩也许是上去了,于是无数的光环—来自学生的感激,来自学生家长的谢意,来自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纷至沓来。可是,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不少学生好了这门成绩差了那门分数。然后就是学生不停地补课,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此,学生很苦恼,甚至很气馁,总觉得自己不行。尽管
此时,我们应该觉悟,要改变我们的学生,首先就要改变我们教师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我们看待教育的价值观。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是起引导辅助作用的,学习的路还得学生自己去走,哪怕出现坎坷,出现荆棘,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克服,教师可以作为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咨询对象,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前面出现了挫折而越俎代庖。如果这样,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面临困难挫折就退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吗?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也包括尊重学生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那是学生前进道路上一段坎坷和荆棘——那是印证学生逐步成熟的一个又一个的脚印。
例如,我在 “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中,分组让学生讨论百家争鸣的背景,同时提示他们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来加以讨论。最后学生通过书本的相关知识,归纳得出由于这些状况使得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中的“百家争鸣”现象。然后,提问“可以用哲学中的什么观点来解释这个现象”,现状(包括政治、经济、阶级等)导致了这个思想领域的变化,学生比较容易找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普遍的哲学规律。然后,给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背景,让学生推测这个时候的思想界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这里,作为我们历史教师,更多的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史实,知道史实的同时,引领学生思考,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学史可以明智,如果学史靠的是死记硬背,为的是应试,那只能是目光短浅,学史没真正学好,就连最直接的考试成绩也不一定尽如人意。所以目光要放远,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修炼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历史自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品德的修炼
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有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作为育人之师,更需要修炼这种品德。多年教学的实践与探讨,我越来越认识到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向自我学习的道路,有时候通过一些言辞,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似乎可以达到速成的效果,可是这往往不是很持久,与真正的目标还是很遥远。究其原委,学生“信其道”是由“亲其师”的程度决定的,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多少,对学生的影响就有多大。
教师忠于自己的职守,这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如果对教育的衡量尺寸把握失误,仅仅把学生当前取得的考试成绩看成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那必将引领教育走向畸形发展。教师,应该是引领者,应该高瞻远瞩,不应该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这自然不是品德高尚的教师所为。
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我们历史教师,站在历史的车轮前,引经论据,旁征博引,资治通鉴。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对考试分数的急功近利,缺乏大度情怀,自然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给人格塑造带来的重大影响,给成功带来的重大作用。
三、历史自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学识的提升
学高为师。教师在具备自身品德的同时,自然要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准。教师赋有“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一定要过硬。平时一方面要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的动态,研究学生的动态;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本专业的理论,提升自身的学识,凝练自身在本专业方面的厚度。只有我们的不断学习,才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不断学习;只有我们的不断探索,才会在无形之中引领着学生不断的思考;只有我们不断的前进,才能有足够的学识来解答并引领我们的学生朝更远的目标前行……
仍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为例,除了要对春秋战国那段历史史实作翔实的了解,还应对当时的社会思想进行研究,比如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孔子,可以对孔子编着的《论语》进行研读,了解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体现出的“仁”的思想,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精髓,感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真正内涵。这样在授课过程中身心一致,运用自如,授课的同时,也可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教学相长。
总的来说,自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三两天就可以立竿见影的。作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尤其关注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遇事时的冷静和沉着。如果长此以往,无异于教会了小鸟飞翔的本领,让小鸟可以在属于她自己的蓝天中翱翔,逐渐变成雄鹰……自能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