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与实现路径
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与实现路径
——从智能、人格及民主、权利与义务诸公民意识谈起
宝应范水高级中学 张栋华
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显示出从注重传授历史知识逐渐转向重视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历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历史课堂的组织和活动还应有其目标,即塑造 “完整的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塑造人和教化人,历史教育的宗旨在于此。历史课堂应该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误区,走向培养“完整的人”的理想境界。“完整的人”应该是智能、人格及秩序、民主、权利与义务诸观念的统一体。
一、培养智能层面的课堂目标及实现路径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启发学生内省,通过课堂讨论训练言语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提问,能迅速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什么问题,如何提,何时提?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问,特别要讲究提问艺术。
例如,讲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 为什么? 学生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总结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 (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 (中国禁烟。) 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围绕师生对问题的设计,通过质疑、反思、理解的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 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内省,并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果通过分工讨论的形式教学还能培养平等合作的团队精神。
其次,运用地图配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比如讲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制作多媒体地图《列强在中国势力范围示意图》。当讲到德国划分山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时,山东多次反色显示后,变成红色。用此方法依次将福建、两广和云南、长江流域、长城以北多次反色显示后,变成红色。这时,在清帝国版图上就只剩下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直隶相连的一条可怜的狭长地带。学生能深深地体会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讲授《解放战争》时,用浅黄色表示国统区,浅红色表示解放区。在讲述中,用黑色表示国民党军进攻的方向,用红色表示解放军反攻的方向。之后补充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国土面积、国共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示意图,学生可以对解放战争的形势加深认识。
二、人格层面的课堂目标及实现路径
“新的课程目标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等等,体现了时代精神。”[2]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际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还在于人格及秩序、民主、权利与义务诸观念层面完善与培养。
人格层面的完善侧重于对学生内在涵养的教育。马克思·韦伯将魅力定义为“存在于个体身上的一种品质,超出了普通人的品质标准,因而会被认为是超自然所赐,超凡的力量,或者至少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与品质”。不可能每一位学生都被培养成魅力四射的人,但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目标至少是塑造 “完整的人”,尽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内在修养、品质与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历史教学担负着这些重要任务,
例如关于长征的教学,可以从毛泽东着名的诗《七律长征》导入。指导学生诵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教师略作解释。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可以使学生学习革命前辈那样树立崇高而正义的理想,并且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秩序、民主、权利与义务诸公民意识的课堂目标及实现路径
秩序、民主、权利与义务诸观念层面完善与培养侧重于对学生关于外部世界的看法的引导。历史课堂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能够对一定社会和历史时期的政治或者社会道德观念进行评估。1995年美国颁布的《美国历史国家标准》指出,“我们的学生必须认识到,关于自由、平等和公平以及公民、政治、经济权利和义务的民主主义思想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可见,现代历史教学日益重视能力培养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历史学科已成为培养新世纪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所在,它着眼于对21世纪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熏陶,体现新世纪的年轻一代应具备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是构筑当代公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4]
例如对“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内容的教学,主要讲授:一、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及领导者);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四、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法以演讲的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情绪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爱国壮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认同政治民主的价值观。
新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与挑战日趋严重,为了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靠道德的力量,历史课堂可以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中学历史教学论[M].学林出版社.1999:23.
[2]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09.
[3]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
[4]朱可.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学历史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