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教育新政”下历史教师应如何确立科学教学观

“教育新政”下历史教师应如何确立科学教学观

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曹勇

 

2009年暑假,江苏省颁布了“五条禁令”,在江苏教育界开始了一场“教育新政”。面对这一新形式,欢欣鼓舞者有之、悲观绝望者有之、彷徨观望者亦有之。尤其是所谓的“县中”模式,以“题海”战术拼时间、拼体力、拼消耗来换取成绩,现在“教育新政”环境下显然行不通了。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呢?笔者以为最为关键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更是江苏“教育新政”的初衷之所在!

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学生是教与学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教师和学校都因学生的存在而被赋予了存在的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来看,任何教育方式的实施、教育成果的体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凸现出来。然而,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与教育行为的滞后性,需要我们正视江苏教育的缺憾,真正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给创新教育创设一个和谐发展空间。

一、“山东模式”的启示——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树立科学教学观的前提

科学的教学观可从师生的相互关系中鲜明地表现出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其教学观的具体反映。现行教育中运行的双主理论,在遭受新观念冲击的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被严重地极端化: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作用与学生机械服从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教育界不变的现实

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应有之义就是尊重学生的存在价值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心灵和感受。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着名作家杨东升说:西方的很多学校,最典型的是蒙台梭利学校,它有一个最基本的规范:教师与学生说话,必须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绝对不能对孩子有训斥和教训的态度,绝对不能告诉孩子这是错的,必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改正。尊重学生反映了教育民主的一种价值。尊重和信任学生理当作为第一原则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1.要对学生放手,相信其潜能

要学会对学生放手。近年流行的“山东模式”不就是鼓励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吗?!

作为人道主义事业的教育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这一理念既要扎根在教育者的头脑里,更要体现在教育行为之中。正常人的潜能和天赋相差并不大。正如马克思所言: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现实状态中,人的潜能是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着,在常态下不易表现出来,只有在严格要求、提高标准,或个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才能超常发挥出来。

人的巨大潜能的存在,昭示着教育的乐观前景。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后天环境造成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传授的东西。教师切忌以学生不利的现状去断定他的一生和未来。爱因斯坦曾因爱捣蛋而被慕尼黑高级中学开除。他的父亲问校长,什么职业适合爱因斯坦。校长说:这无关紧要,因为他将一事无成。可后来呢?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位校长错了。因此,我们教育者要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

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学生内在潜能的无限性,提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确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供开发的潜能领域,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即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眼光,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认识学生的特点,用信赖的而非怀疑的态度,用鼓励的而非抑制的手段来对待学生的发展。(1)要坚信学生潜能和生命价值的可开发性,让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每个学生身上得以体现。(2)不要单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发展应与未来人才结构的多层次接轨,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各方面人才。(3)不要用学生现有的发展状况去断定学生一生的发展水平。国外调查证明:有作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只有5%是小时候就特别聪明的,有95%是小时候并不聪明的。人的潜能和成才特点的个别差异性昭示着教育者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其一生的生命辉煌和潜能拓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撑点。(4)我们的教育手段不要只着眼于学生的智力,更要立足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对方法的掌握,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实践证明:教学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二、拒绝“独脚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树立科学教学观的关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传统教学多实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脚戏”,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教育已经变成了演话剧,教师变成了演员,学生变成了观众。

“教育新政”的本质意图正是要改变这一现象!

要改变这一切,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在主体意识强化的基础上才会改变。可以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正如一个外国学者所言:学生每天没有57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是发挥不了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再现出学生的某种主动性,知识传授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动构建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元认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降低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供学生主动探索之间求得一种完美的平衡。如果我们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学生就会呈现出生命发展的自主色彩,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1.把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共性的背后,存在着更多的差异和个性。然而,传统教育仅仅关注了学生的共性,过于强调统一,常常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方法去磨平众多学生的个性棱角,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教育的共性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封杀,因为个性是创新能力的酵母和发动机。所以,我们的教育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强调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方向,以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目的,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坚持教育目标、课程、方法、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个别性,积极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这个十分简单、浅显的道理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学生应有的一切权利遭到彻底的剥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只是教师意志的被动服从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

因此,江苏省的“教育新政”就是要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意志、情感和认知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切实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重视教师怎样教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山东模式”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诠释:(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学生的现状,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正确对待学生的任何问题,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敢问、爱问、善问。(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5分钟,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多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4)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以往上课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练习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天生我材必有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是树立科学教学观的保障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性。由于个人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不同影响,造成了学生在智力、知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就为因材施教原则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要让每个学生能够自信的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现今的教育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用统一的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等等把那些千差万别的学生塑造成一个标准,符合标准的,胜出,不符合标准的,淘汰!丝毫不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只是说在口里、挂在墙上的招牌而已。

    1.承认差异,关照差异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生理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个性倾向、意志品质、气质类型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在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即可造就一大批不同类型、各种规格、充分发展的人才。正如德国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教育对象的这种差异性,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教育应当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个性的发展,重视每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对于未来社会对人才多样性、多层次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正确对待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绚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例如,有的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有发展潜力,即可指导他向自然科学领域涉足;有些学生在形象思维方面有发展潜力,即可鼓励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涉猎。有的学生属于慢智思维型的人,在思维的灵活性方面不如他人,但他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比一般人更有潜力,所以作为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和训练学生,促使学生扬长避短。

创新教育不仅仅要培养传统教育注重的常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注意培养那些非常规甚至是反常规的思维。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和想像力等。让学生在了解、训练这些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力。

“教育新政”背景下科学教学观的树立,犹如一面反光镜,能够折射出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实践过程中又如同一支晴雨表,能测量出教育者的素质、能力及其效果。在新环境下,自觉树立科学的教学观,端正教育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能面对“新政”欢欣鼓舞,而不是彷徨观望,更不是悲观绝望!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