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浅议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
浅议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
扬大附中 韩学贵
在全省大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减负增效,对高三教师来说,任务尤为艰巨。因此,提高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宏观上粗略谈谈自己对历史高考复习有效性问题的认识。
一、历史高考复习安排的有效性
历史高考复习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五本书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改革回眸、人物评说。对学生来说,历史头绪复杂不易掌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的量越大,需要学习的次数就越多,所以,高三历史复习“一遍清”是不可能的,必须具有层次性,比较可行的是三轮复习法。有的教师主张有两轮复习就行了,笔者认为三轮复习效果会更好些,否则,第二轮复习时间偏长,学生仍然会前记后忘。建议在三轮复习中,第一轮复习最好在高三上半学期完成(必修模块必须完成),重在依据课标和教材打好基础,复习程序为“课→专题→模块”,形成专题、模块的知识结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在高三下半学期完成,最后还要留下必要的填塘补缺和考前指导的时间。第二轮复习依据考纲考点,以历史发展阶段为单位,形成历史发展阶段的知识结构(主要依模块,少量的可以进行模块之间的联系),开阔审视历史发展过程的视野。第三轮复习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可以是围绕历史本身知识重点、现实焦点、高考命题热点等主题的复习,也可以是以专门题型训练为主题的复习。第三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深化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原则
概括说来有三句话,即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价值观是灵魂。这三句话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从历史知识目标来看,一方面,虽然现在历史的课程资源极其丰富,但高三历史复习只能减负,那就是紧扣高考考纲及相应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那些相关的教科书中的知识点(特别是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它也包括专题知识结构、历史阶段特征、书中的插图、专题的“导语”和每课的“课前提示”。掌握这些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记忆,才能打好历史知识的基础。历史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即使是能力考查型试题,也是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依托的。
知识与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现实中,不少高三学生按照课标要求记忆了不少知识,可考试时仍然漏洞百出,这种现象使不少学生产生背书无用的想法。笔者也认为,书背得好不一定考得好,原因主要在于现在高考命题侧重于能力考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江苏省《考试说明》对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提出了四点,其中第4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要求比较高,具体要求是“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所以,强调能力是关键,正是针对考试要求和学生实际提出来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历史高考的题型来说,对于选择题,不仅要求对于所考的知识点能准确地再认,而且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正确作答要求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概括材料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对于问答题,还需要有较强的比较能力和评价能力。从主观题的答案书写要求来说,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简洁化。
价值观是灵魂,是说每一道历史高考题都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既叙述历史,又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并且反映着鲜明的价值观。新课程试题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同时兼顾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等,充分体现历史的借鉴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举例来说,政治模块考查明清专制与英
三、历史高考复习课的有效性
历史高考复习有效性重点还是落实在课堂上。从课的有效性来看,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讲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安排从总体上看是相当紧张的,它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东拉西扯,它的课堂容量一般要比新授课大,需要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跨节、跨专题的知识整合等,但同时又要避免教学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许多公开课的缺陷正是由于使用多媒体而导致课堂信息量过大的问题,让学生有走马观花之感,知识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高三历史复习课的特点是复习,因此,一方面大量知识要让学生回忆,温故知新;另一方面又要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善于选择和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开展有效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高三教师切忌在平时教学中因教学任务重而采取一讲到底的做法,这对教师感觉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对学生来说并未达成学习目标。笔者认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般适宜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模块呈现的,强调问题探究,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达成历史学习过程的目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角度讲,一节课讲完,还要看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会不会灵活运用,这种运用可以体现在当堂课的练习巩固中,更应该体现在以后的各种历史试题检测中。
高三下半学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历史复习课是用作试卷讲评的,试卷讲评课怎么上有效?笔者认为,这首先应该建立在认真批阅试卷、科学分析试卷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对学生每道题在考试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了然于胸,就会作出对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诊断。上评讲课时,不需要每道题分析到,也不需要对分析的主观题面面俱到,应当将答题中(选择题和主观题)存在普遍错误的题目进行解剖,帮助学生分析错题失分的原因,如审题原因、基础原因、理解原因、语言表达原因、要点不全原因等。在讲解题目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为了让学生会举一反三,教师还可以选择与错题相近的题目作巩固练习之用。
四、高三历史阶段性考试的有效性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高三学生历史素质的标准,其诊断性的功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谈及历史考试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卷本身的科学性,二是要发挥考试的诊断和激励功能。我们的责任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能让考试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
试卷的科学性,这里是指试卷本身的效度和信度。效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准则关联效度。一般而言,内容效度应包括单元分布、主题分布、能力分布、重点分布等;准则关联效度则是指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内容与高考历史试卷的相关性。如果一个测验的效度很低,则无论它具有什么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信度是对测验一致性的估计,是测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对学生来说,信度高的测验才能保证对学生的学习判断或解释公平合理;对教师来说,只有信度高的测验才能为改进教学、进行因材施教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既是看你对教学工作负责任的表现,也是看你能否吃透考纲和课标、了解学情、把握高考方向的合格教师的能力,要尽量避免拿来主义的做法。
阶段性考试不是高考,不必强调考试的选拔和甄别功能,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因而打击部分学习差的学生,使他们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好历史的信心。我们既要通过阶段性考试来诊断前一阶段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找出差距和不足,又要肯定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特别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才能使学生勇敢、乐观地去面对每一次考试。
总之,如何提高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主导者,须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课标、考纲和教材的钻研,研究越深刻,教学越有效。对学生主体来说,高三历史是复习,如何做到“温故知新”很重要。学生要在高考的压力和动力之下,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读书以夯实基础,学法以提高能力,做题以激活思维,如此,高三学生就会在历史高考复习中游刃有余,在历史高考中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