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尺度
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尺度
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何光明
摘要: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尺度应立足四个方面:第一,立足学生发展,确定历史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第二,立足学情,整合历史课程资源;第三,立足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第四,立足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结构体系。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教学 评价尺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历史教师在一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历史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一、立足学生发展,确定历史教学三维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宗旨在于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又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强调,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取向。
例如,我们在设计《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这一节的三维目标时,可以这样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科学意识和全球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这三维目标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才能实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只有渗透于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当中才能更好地达成。
我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根本,作为现代公民,必须有崇高的品德和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能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现代公民的手段;而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素养的现代公民,实现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立足学情,整合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从历史学科来讲,历史教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等,都属于历史课程的资源。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们的获得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我们应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素材。
例如,我在讲《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这一节时,选用了这样一段材料,“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斯塔夫里亚诺斯【美】《全球通史》)利用这段材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再譬如,我在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成就》这一节时,我选用了这样一段材料,“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我们通过这段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袁隆平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立足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和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和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讲解《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节时,我选择了三幅漫画,即图一《经济超人》、图二《梦魇显灵》、图三《战车装配中》。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第一,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三幅图片材料中隐含的历史信息。第二,我设计了两道探究题,其中一题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摆脱“和平宪法”束缚,从“专守防卫”正式踏上了“海外派兵”之路。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有明显的抬头倾向。阅读有关背景文章,思考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的原因。”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相互结合。
四、立足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结构体系
历史思维,是一种学习历史知识的独特思维形式,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所谓历史思维“是指人们认识过去、考察现在、预示未来的智力活动。这种智力活动,不仅融合了正确的一般准则,而且融合了对历史的辩证认识,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历史及其规律的思想。”(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培养。
例如,我们在讲解《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专题时,会遇到评价某一思想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我们评价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结构,即评价某一思想,一般从性质、进步性、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那么,当我们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时再进一步强化这一思维结构。而当我们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一思维结构进行分析、思考了。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多种思维结构,以致最终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结构体系。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就形成并得到发展了。
总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尺度也许不仅仅限于此。这也仅仅是本人的抛砖引玉之举。希望以此能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并深入研究,为今后的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