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教师素质是决定课改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素质是决定课改成败的重要因素

高邮市临泽中学  黎有忠 

            新课程全面实施已数年,但各地各校进展不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存在较大差别。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要求教师素质的

提高,因为,教师素质是决定课改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与职责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教育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我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它明确告诉我们,当今的教师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力量,承担着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的任务。

明确了教师的任务之后,怎么样完成任务的问题,或者说怎么样更好地完成任务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教师的职责取决于任务,任务越重大,教师的劳动越复杂,所担任的职责就越重大,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做现代化教育的开路先锋。只有这样,才能为时代培养出具有更多的有知识、有道德、有能力、有技术,有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并富有创造力,有社会责任感的,能有效地参加社会改革和实践的人,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平等师生关系的建设者,现代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应用者。

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社会中,教师进入角色,出色地、圆满地完成任务,履行其职责,必须做到:

1、全新的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要求教育加速推行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的影响”。要想改变状况,变培养“书呆子”的应试教育为培养“四有新人”的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民族振兴的责任感、事业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民族振兴的关系,在工作中应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在理论上不断更新观念,实践上不断探索新路子,由“教书匠”变为“工程师”,这是教师立教之本。人的行为,受其思想支配,教师只要更新观念,对教育的作用有了本质的把握,就会增加责任心,就会按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扮演出众的角色。

2、优良的师德形象

“身正为范”。每个社会职业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规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优良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从教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作用是源于他做人的楷模。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的习惯,是教师师德的外化表现。对学生时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有敬业,勤业,精业的精神。要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博大无私的爱心,要有依法从教的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正人先正已,才能具备从教的必备条件。

3、多元的知识结构

教师工作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教师不仅要具有高超的学科知识水平,而且,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结构和内容的目标,“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自然和社会科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学生发展方能实现全面化。

4、完善的能力体系

能力是一个人的智慧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是完成任务活动的本领。

教育具有超前性和长效性。现代社会的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教师自己以及培养的人才,应能迎接挑战,面对竞争,并且在挑战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能力体系。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有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研究总结事物特别是学生发展的规律,要有能够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尤其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不断创新的能力。完善的能力体系支配之下,教师才能出类拔萃,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备完备的能力结构。

5、多向的教育合作

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是任何一种职业无法相比的。要出合格的“产品”、“精品”,需要多方面的合作。要求教师要具有多向的教育合作行为能力。首先是与教育对象合作。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理解学生,研究学生,与学生沟通,争得学生的支持、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其次教师之间也应密切合作。同学科教师之间取长补短,非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也是必要的;再次,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学生的成长,家庭是经济负担的承受者,也是受益者,家庭对教师,对学校,对子女的成才意向有什么要求,教师必须听取建议和意见,能采纳的采纳,不能采纳的或暂时不能采纳的,还要作及时的解释。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如何安排,也需要家长的配合;第四,与社会人士的沟通。教师的“产品”最终要流向社会,社会对“产品”有什么要求,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闭门造车,必然“产品”滞销,而成为无效教育。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教育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与此相适应,必须具有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应是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队伍素质与教育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途径有多种。从源头上讲,在教师的选用上坚持高质量、高素质,多渠道广纳人才,对已经形成的教师队伍则应注重队伍建设,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以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身份去适应“学习型的社会”,自觉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修养,而教师在职岗位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有效途径。

()见习期新教师培训

见习期新教师刚从高校毕业,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不熟悉教育教学的业务,基本上算是教育“新手”。但是,这部分教师往往年轻,有充沛的工作精力和高涨的教育热情,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尤其是师范类毕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基础。如果培养得好,假以时日,将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见习期教师分配到学校后,学校可为他们特色好一位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业务工作能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发挥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建立类似于我国传统的“师徒关系”,我们称为“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或称为“青蓝工程”。一经确定指导老师,见习期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就开始,培训时间一般定为一年。在这一年里,就如何对学生进行组织与管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学生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如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指导教师都一一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新教师要经常走进指导老师的课堂,听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示范,指导老师要经常指导新教师如何备课、改作业、对学生考核,互相探讨,做到“教”与“学”相长。

()全员岗位培训

全员岗位培训即对全体在职教师的培训。作为一名教师,要以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身份去适应“学习型的社会”,自觉地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修养,只要在职一天,就要坚持学习一天,充实提高一天。全员岗位培训要立足学校实际,考虑综合因素,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在培训的形式和时间安排上都要切合实际。具体做法可以这样:

建立学校全员培训的管理网络,建立全员岗位培训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师的全员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以了解教育教学信息,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丰富教学技能,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为主。培训的形式有听讲座、讨论及论坛、日常课堂教学研究、自学等。每一学期都有培训的重点,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考核,如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让教师开设汇报课等等。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规划和组织,旨在提高学校每个教师素质的一种校内培训活动。所谓“校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培训是要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通过培训寻求自己在未来业务上有所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的培训活动,一切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

1、具有针对性。“校本培训”强调以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把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要求学校培训机构根据学校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组织培训,它打破了传统教师培训的指令性,实效性大大加强。

2、具有开放性。“校本培训”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灵活机动地完成培训任务,它贯穿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校本培训”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多种情境下组织培训。“校本培训”的师资来源广泛,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其它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形式多样,师资多元,时空扩大是“校本培训”的开放性的三个方面。

3、具有主体性。由于 “校本培训”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培训计划,因此,教师具有充分自主权,它营造了教师是主体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4、具有经济性。“校本培训”能够较好地利用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学校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培训的效果直接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因而,它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效益原则。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