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浅谈比较法在高中历史选修《人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高中历史选修《人物》教学中的运用
南师大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包秀梅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方面的历史学科能力。2008年江苏新高考方案下配套的人民版新教材中《人物》一书里选编了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达22人,怎样通过这些人物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呢?笔者认为比较法不失为一个简捷而实用的方法。
比较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选修《人物》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空间角度的横向比较-----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人物的比较
人民版选修《人物》中的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选编了孙中山、甘地、凯末尔三位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中三个人物的新授课完成后,师生可以运用比较法共同探究以下问题,如“浅析凯末尔革命与辛亥革命一胜一败的原因”,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1、有无军队建设成为两国革命胜败的重要环节;2、两国革命前的资产阶级运动形势存在差异 ;3、两国革命中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截然不同4、群众基础是否深厚也影响到革命的发展;5、有无国际援助也导致两国革命结果不同,等等。又如“为什么这一时期的“亚洲觉醒”中印度会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出现?”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印度特殊的宗教信仰氛围,甘地本人的特殊经历等等。再如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有振兴国家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都为本国的强大奋斗了一生等。
通过以上比较,帮助学生区分了个性与共性、了解了这一时期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了本专题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了对各国革命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时间角度的纵向比较-----同一地区先后出现的人物的比较
如《人物》中比较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中华民族发展模式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1、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指导了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2、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新中国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
3、邓小平: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形成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三次巨变。
共同之处:
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的革命进取精神
3、勇于实践、结合实践不断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探索精神,等等。
以上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引领20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三位伟人及其思想的整体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寻找不同阶级属性的伟人身上的共同品质,有利于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三、点面比较-----小环境与大背景比较,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讲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用。
如专题一中关于“康熙”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比“康乾盛世”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得出对康熙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康乾盛世: 政治上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举例略)
经济上 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举例略)
文化上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举例略)
这一时期西方的发展情况:
政治上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思想上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深远
外交上 对外侵略扩张
这一时期中国的情况:
政治上 封建君主专制已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经济上 仍以封建小农经济为主
思想上 崇尚程朱理学,推行文字狱
外交上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通过“康乾盛世”时代中国与西方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分析“康乾盛世”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并因此对康熙帝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进而培养了学生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反事实比较------创设“虚拟前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比较命题中假设一部分与史实不符的因素,然后进行比较。如专题三中关于“拿破仑”的内容,书中第79页有一道思考题:“有人说,在滑铁卢战役中,假如拿破仑派出追击格鲁希元帅的部队能够及时赶来增援,法国甚至欧洲的历史就将改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事实上,拿破仑派出追击格鲁希元帅的部队没有能够及时赶来增援,虚拟这一前提是为了分析拿破仑后期对外战争的性质,通过反事实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拿破仑后期对外战争的争霸性和侵略性是导致其失败的必然因素,从而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唯物史观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共性比较-----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这一类型的比较在复习课中能起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何将所学历史人物分类类比的方法,培养有效而长久的记忆能力,如:
1、同一类型历史人物的共同属性。如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中所列出的人物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人身上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归纳出优秀科学家具备的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脚踏实地的科学学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敢于创新的科学勇气,等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不同类型历史人物的共同属性。如前面所举的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中的共同之处。
3、筛选比较-----通过许多历史人物里相似属性的筛选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如:
(1)晚年很辉煌的有哪些?如华盛顿为美国历届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树立了光辉典
范,孙中山晚年改组国民党,开创出新三民主义时代的伟大贡献、列宁晚年的政治遗嘱所体现出的为国家指明前途死而后已的气概,邓小平晚年的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许多问题,等等。通过筛选引导学生思考是哪些因素铸成了他们晚年的伟大成就呢?如个人的高尚品格、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牺牲奉献精神等等,对学生可起到“激励自我”的作用。
(2)成长过程中先后有过思想转变的有哪些?如华盛顿曾对其母国抱有幻想,后来走
上通过战争争取北美独立的道路;孙中山晚年的伟大转变;毛泽东领导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彻底放弃改良梦想,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等等,引导学生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人物成长过程中思想的转变,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3).晚年存在许多过失的有哪些?如秦始皇晚年的暴政、唐太宗晚年的奢靡、拿破仑
晚年发动对外侵略和争霸的战争,等等。通过筛选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人物一生的功过,既要认识到这些人的功绩,又要认识到他们晚年的过失,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学生可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总之,高中历史《人物》的教学中,能够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地方很多。教师在熟悉、掌握各种比较方式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或专项或综合,自如运用的话,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