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影子

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影子

   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 王立中 

 

摘要:很多时候,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他们觉得历史课堂离自己太遥远,学习历史就是单调乏味的背书,三年的高中历史学习,不仅没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渗透思想教育,反而对历史有了更深的厌倦之情。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我们历史教师深思。笔者认为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兴趣  国际焦点  社会热点  乡土资源   家庭(家族)变迁   

 

历史教育的作用尽人皆知,然而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它与受教育者(中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经验以及关注点有很大的距离。于是中学历史教学长期遭遇尴尬: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把历史与广阔丰富的现实信息资源相联系,定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从国际风云中看历史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数目众多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更有难以数计的政党、团体和组织,因此国际风云变幻多端:大国外交、国际争端、地区冲突、民族及宗教之争……而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国际风云的变化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的关注点。如果历史老师适时地把这些国际焦点引进历史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提起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很多学生津津乐道,此老师适时地让学生思考:布什对伊拉克的战争,必须得到哪个机构授权?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自从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至078月已有3700多名美军士兵丧生,受伤士兵超过1.6万人,布什政府在国内面临越来越大的撤军压力。但美国总统布什在822宣布,只要他在位,美国就不会从伊拉克撤军。915日华盛顿数以千计的美国民众举行反战集会,要求结束伊拉克战争,呼吁国会通过议案从伊拉克撤军。结合课文内容(美国1787年宪法)思考:如果国会通过议案要求不从伊拉克撤军,布什是否一定要撤军?如果国会再次通过撤军议案,布什是否一定要撤军?如果布什仍然拒不撤军那又怎样?这体现了美国政体什么组织原则?

     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留心一点,现实中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朝韩问题、巴以问题、日本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如果把它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社会热点释历史

所谓社会热点是指在一段时间与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一社会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中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理所当然地希望了解这些,而且渴望倾吐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社会热点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精神生活积极、充实,甚至非常热烈”;又可以以现实问题为媒介,引起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与探索。

例如部分同学对“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不理解,恰逢2005427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为两岸关注的热点,为此历史课上,我及时地穿插了这一新闻,并让学生思考:连战访问大陆回乡祭祖,反映了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这一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什么制度?4月2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这是两党自1945年重庆谈判后再度举行的最高领导人会谈,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历史上国共两党进行了哪几次谈判? 是在什么背景下谈判的?结果如何?中国共产党在这些和谈中的作用如何?据此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作用如何?从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注重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历史”的现实性和致用性提升到极至,不仅用事实回答了“学习历史有什么用”这一始终困扰学生的问题,而且适时地引导学生身在课堂,心怀天下,学习历史,关注现实,关注祖国、世界和人类的命运。

三、借乡土材料话历史

一般人谈论起家乡故里的情况时,都有亲切之感,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有比较深厚的感情,都想知道在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和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发生了什么。其实,“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的历史实际上能够反映出祖国大的历史,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乡土材料来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了解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以笔者所在的高邮为例,她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县级小城市,境内的龙虬庄遗址可以形象地向学生描述5000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长江流域的居民如何刀耕火种,如何种植水稻;作为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县级小城市,这里从秦统一前就“筑高台,置邮亭”,位于高邮城南门外馆驿巷内,开设于明洪武8年的盂城驿,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驿站遗存之一,2003年高邮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市级“集邮之乡”……应该说高邮与邮结缘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2200多年的沧桑,使她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风雨,同时也见证了古今通讯的巨大变化。县城北面的文游台上四贤祠里,秦观与苏轼、王巩、孙觉等人曾在此把酒临风,谈诗论文,成为当时的一大盛事,可见当时宋词的繁荣;镇国寺塔、净土寺塔显示宋明时期佛教的兴盛;府前街的清朝高邮州衙里《海国图志》的作者、高邮知州魏源的故事,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困境;古运河边的轮船公司的兴衰向世人表明高邮曾经历的近代化;通湖路的今昔透射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一大批外资企业和波斯顿等一些大型民资企业落户高邮工业园区,高邮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所有这些,无一不展现了改革开放给高邮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历史教材中没有,而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借用的可信历史材料,大大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从家庭(家族)的变迁中悟历史

人们都希望穿越时间隧道,能够回到过去,但到现在为止这还只是个科学幻想,大多数学生了解历史主要还是阅读历史教科书和其他历史书籍以及历史影视资料。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大多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与我们无关,对待历史漠然处之。其实不然,历史虽逝,然痕迹处处可见,它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它而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学校、家庭或家族的变迁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变迁的原因,感悟历史真谛。

例如学习了必修二经济史模块后,我让学生回家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是如何度过的,写出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有位同学在交流中说:“我从来没有感到我是幸福的,但是与我的奶奶比较起来我感到我是幸运的!我的奶奶出生于1940425,奶奶出生后的第三天,太姥爷就被日本鬼子当做新四军给活活打死,奶奶的童年生活非常困苦,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美美地吃上一顿南瓜饭是奶奶盼望过生日的唯一理由。8岁那年奶奶随太姥姥流浪到南京,10岁生日正赶上1949年南京解放,在枪炮声和惊恐中度过了这一个难忘的生日。高邮解放后,太姥姥带着奶奶回到了家乡,分得了土地,生活有了一些着落。20岁生日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奶奶记忆犹新,谁还过生日呀,奶奶说,差点儿饿死 。24岁时,奶奶与离我们家不远的一个小学校的老师结婚,那就是我的爷爷。1969年,奶奶30岁,就在奶奶生日前几天,在学校的爷爷因为曾经说过几句实在话,就被造反派批斗并打断了肋骨。文革中,奶奶的30岁生日是在医院中陪伴病床上的爷爷度过的。1979年,奶奶40岁,当时处于人民公社时期,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生活还不富裕,爷爷用积攒了半年的布票买来五尺布,请人为奶奶做了一身新衣服,让奶奶心疼了几个月,也让村上的姑姑、婶婶们羡慕不已。奶奶的50岁生日那天,爷爷和奶奶一起到高邮县城高高兴兴地买了我们家第一台17寸彩电。1999年,我们家迎来了奶奶的60岁生日,全家人为奶奶办了一个热闹的生日宴会,请来了众多的亲朋好友及乡邻并燃放了礼花,那五彩缤纷的礼花一直闪耀在奶奶的脑海里,成为奶奶美好的回忆。如今每年我们都为奶奶举办家庭生日宴会,每到这一天,奶奶都会向我们讲述那些难忘的生日经历”。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变化原因,升华认识,使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经济建设中要尊重经济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认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时代的学生决不能只埋头于历史书本,当然,新时代的历史老师更不能满足于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参。只有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激发历史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完成历史教学所肩负的任务。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