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历史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浅谈“学案教学”

浅谈“学案教学”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仪征市教育局                       

教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也为学生编辑、整理出一份讲义,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归类知识、点拨疑难、进行训练,这一份讲义就是学案。它包含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

学案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统一的学案为纽带,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比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只是外因作用,学生自我发起的内因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尤其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便于我们在学案中引入多种资料,丰富课程资源,突破教材局限,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在科学史观的指导之下运用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满足了高三复习的基本要求,也满足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那么,学案教学,应该如何规范实施?具体又分为哪些步骤?本文试图对此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我们以为,学案教学的基本步骤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编写、整理出一份好的学案。

编写出一份好的学案,这是学案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那么,怎样才能编出一份好的学案呢?什么样的学案才算得是一份好的学案呢?我们以为:

1、教学目标要明确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在高三复习中,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一章或一节的内容,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掌握到哪一步,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2、思路清晰,合理地安排好学案的宏观结构

结构安排,这是教师在编制学案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大障碍,就是知识点太多、太散。我们只有对知识点做好宏观上的整理,进行前后左右的串连、梳理,由点连结为线,由线编织为面,构建成一个思路清晰、具备完整结构的一章或一节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对于知识实行宏观的认识和整体把握,学生才能记得住、记得全、记得牢,才能够谈得上有效学习。

那么,如何安排宏观结构呢?这有些类似于写作时的谋篇布局,也有一个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问题,也有一个瞻前顾后的选材问题,也有一个前后顺序的整合问题,也有一个典型和一般的问题。

所谓中心思想,就是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课标和《考试说明》。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决定教学顺序。在编制学案时,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吃透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并对比多种版本教材的不同表述,对于教学内容要作合理地取舍:大胆删除《考试说明》不作说明的知识点;增加《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要求,而现行教材没有叙述的知识点;对于《考试说明》提出了要求,但是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表述不同,在编制学案时,则要突出不同版本教材的共性部分,以此做到教学的内容优化。在选定了教学内容之后,还要合理地安排好各种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总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与现行教材的编排顺序相统一,避免舍近求远。

3、知识点的覆盖面要广,要努力克服盲点

基本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这是高三复习的核心内容。在编制学案时,要力争覆盖到《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全部知识点,也要力争覆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各个方面:比如: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影响(包括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比较全面、扎实。

4、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问题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人们产生解决的欲望。所以,在编制学案时,应以习题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具体的方法是,一章、一节的宏观知识,可以把它转变成几个大的主观题(含材料题),至于微观的知识点,则可以将之转换为填空题或者是选择题。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反馈掌握状况,变被动吸收学习为主动探求式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取得应对高考的实战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习题的选择上,特别是主观题,不管是自编、还是选自于其他的资料,都要有针对性,以确保质量,便于教师用作例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评和剖析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对于起点较高的学生,在完成知识小结后,也可以推荐其他材料供其学习。

二、按照先学后教的原则,课前,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之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第一遍复习。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精讲多练,这是学案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突出体现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环节之中。在这一环节,要达到两大目标,一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二是要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和疑惑,带着疑惑听课,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夯实基础,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高三复习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问题是,基础知识我们在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中已经向学生讲过,学过的知识,在高三复习时还在喋喋不休地重复强调,我们把它称为“炒冷饭”,以至教师怕上复习课,学生不愿上复习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关键就是“温故而知新”中的“新”字,要从复习课中上出新意,让学生能够有新的收获。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学案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把冷饭炒出味道,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教师可以将无法回避但是学生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自行解决的基础知识点在学案中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炒冷饭所带来的尴尬、保证了高三复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节省宝贵的高三时间,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集中精力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必须由教师来做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高三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此,教师必须至少要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学生以学案中的问题和习题为引导,阅读教材、阅读课堂笔记,尝试回答、进行自我检测。通过以上的活动(一般要求独立完成),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比较、归纳,加深记忆,理清线索和结构,在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教材,找出过去学习上的漏洞。

三、按照教师点拨的原则,在课堂上,教师检查、核对学案完成情况,导学释疑,完成第二遍复习。

经过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进行了第一轮的复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身的漏洞也有所了解。基于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们也就不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了,而是应该有所侧重地对于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拓展、梳理;发动学生讨论、质疑、交流。

对于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完成三个任务,概括为三个字:一点;二拎;三评。

一点:即对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微观的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精讲释疑,作好微观知识的点拨。

可以先检查、提问,评估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暴露问题;之后,针对问题,教师以精练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点拨、诱导,做到画龙点睛、切中要害。当然,对于历史主干知识,一定要析出内容精华,做到四化:即具体知识普遍化;普遍知识特殊化;重要知识经验化;知识思维迁移化。

二拎: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在总体上的掌握。

历史知识不是零乱、杂乱无章的,而是在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拎”,就是要揭示出这种联系,对相关的知识从纵向、横向角度做好归纳和整理工作,建立起“知识树”或者“知识链条”,使学生能够纵观全局、把握总体,看到历史发展的全貌,由大到小、由概括到具体定位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整体记忆。

三评:即选择学案中精选的主观题作例题精心评讲,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这是高考历史复习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在编制学案时,将应该掌握的内容以习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认真完成。在课堂上,变个体学习为群体互助学习,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要进行诊断补偿。我们先找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答题情况,然后梳理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而针对问题做好讲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主观题的讲评。因为这将有利于克服题海战术的低效率弊端,有利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点拨思路,讲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命题意图、进行正确审题,如何整理思路、组织答案,以及如何做到书写规范。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题目解题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学案教学是一个教学流程,它由学习目标、学习导航、学习活动设计、知识小结、达标练习、推荐作业等各个环节组成。而贯穿这些内容的要素是知识线、能力线、学习方式和创新性思维。后者有机融合在前者中。各个教学环节以学案为纽带,使之联结成系统的一个教学流程;对于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认真地对待,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