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科学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南山外国语学校“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方案

南山外国语学校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方案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做中学项目课题组

 

 做中学科学教育源于美国的科学教育实验计划——“Hands-on(动手做)。1987年,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勒德曼(Leon Leaderman)博士为了解决芝加哥地区学校的科学教育问题,特别是城市贫困街区孩子的教育,提出了Hands-on的科学教育模式。从1991年8月起,在美国2061计划的基础上,以美国的国家科学研究会(NRC)为首,先后动员了万余人,为期四年,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的标准,1995年12月公布。其中,把“动手做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Learning)”列为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

1994年,法国国民教育部派出了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夏帕克教授为首的代表团,专程到美国考察勒德曼博士在芝加哥进行的“动手做”的科学教育改革,以及在加利福尼亚进行的类似的改革。回法国后,他建议在法国小学里进行类似的科学教育改革。这一建议得到了法国国民教育部和法国科学院的支持,取名为“La Main A La Pate(LMLAP)”的科学教育改革由此在法国起步。经过评估,1996年6月,法国科研教育部决定在法国推开科学技术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共同启动了“做中学(Learn through doing)”科学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汕头等四个地区的26所小学、幼儿园进行首批实验。

南山区是全国第二批实验区,我校是南山区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八个重点实验学校之一,将根据区教研中心的部署安排,积极进行此项实验的实施。为使该实验项目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妙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强调以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以面向全体儿童基本素养的培养为首要原则,关注科学教育的平等机遇和基础性,“人人参与”是“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重要标志。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做中学” 科学教育实验的工作基础。“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开展也将为科学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持续发展。

 

二、做中学科学教育倡导的准则

做中学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课程的改革,而是一个以变革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变革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推动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在我校的开展,我们为该计划提出以下的基本原则:

1、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不论他(她)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无残疾、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不论他(她)是什么民族、住在什么地方,都应平等地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我们尤其要关注女生。

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2、面向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其探究热情不亚于科学家,我们要给予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使它们得以保持和发展。

  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3、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

通过做中学科学教育,学生并不是得到随意的、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标准,灵活多样地开发与设计突出特区儿童特色的案例。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我们应从孩子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

4、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有适宜机构的材料;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

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

指导孩子们学会使用科学探究记录本,记录探究过程和所得出的结论,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6、采用激励性评价。

我们的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探究的过程。我们要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要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

  7、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科学教育。

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已取得较高的成就,在公众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他们有科学实践的体验,通常有开拓和敏锐的眼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家的参与将为科学教育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以其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学识与教育界人士合作,成为教育理念的变革和课程设计,以及支持做中学实践的重要力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拟聘请部分科研人员参与此项目。

  8、充分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

  我校所在的科技园区域现有的社区及高新企业都是科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我们提倡这些资源向孩子们开放,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支持。同时提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走进我们的校园,与儿童一起开展探究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水平。

家长也应成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支持者。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与孩子分享探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发现的价值,为孩子的科学学习活动提供心理安全保证和物质条件保障,并发挥各自力量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学活动,形成家长、儿童、教师间良好的合作与支持关系。

  9、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络增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儿童及有关人员提供科学教育信息、活动案例与相关资料,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为教师、儿童、家长提供在线科学问题和教学方法咨询,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开放性的互联网络结构。积极参与“做中学”核心网站“汉博科学教育网”开展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和借鉴国外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和新经验,并展示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学教育的风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南山外国语学校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师资培训机制。

1、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内容体系

通过该课题研究,主要解决:

1)构建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内容的基本理论基础,包括选择内容的指导思想、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主要理论与实践依据等;

2)构建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内容的主要策略;

3)初步构建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如形成若干“做中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和工具包等。

2、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通过该课题研究,主要解决:

1)构建学校“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运作模式;

2)初步构建对不同程度教师的师资培训方案和策略。

 

四、运作模式

1、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一、二年级进入实验试点;每班每周安排固定的1课时进行教学实验。

2、教师培训。

(1)课题小组、教科室通力合作,深入教学第一线,协助实验教师将“做中学”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培训目的:让老师愿意、喜欢、投入的执教“做中学”。

(2)加大校际互联。

(3)组织定期的培训:包括“做中学”教育理念培训、教学方法培训、学科知识培训等。开发适宜的做中学案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作为教师发展的起点。引导教师对儿童学习特点和做中学科学教育原则的理解;然后教师参与运用做中学基本理念和原则进行案例设计和实践。教师的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式,在教师参加此项目前必须参加一段集中培训。

3、为“做中学”课程的实验教师提供主题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4、整理完整的案例、课堂实录、相应的工具包和相关资料;

5、完成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记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设计的内容面比较大、比较复杂,我们主要采取理论研究、准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案例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法等。

 

六、计划进程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   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成立课题组织,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明确任务与职责;

2、开始初步搜集资料,包括我国大陆及英美法港澳台中小学、幼儿园科学课程标准、中小学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和教师用书,相关网站,“Hands-on”相关资料、“LMLAP”相关资料、“做中学”相关资料、国内外实践经验、已开发的教学案例等;

3、制定南外相关教师培训计划;

4、模仿已有的经典案例。

第二阶段

1、总结第一阶段经验,进一步完善实验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

2、继续搜集资料;

3、充分利用资源开发案例,完善案例,形成若干“做中学”科学教育案例和工具包;

4、逐步建立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资源中心;

5、开展本项目实施成果汇报研讨活动,逐步形成南外“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践策略。

第三阶段

1、总结前两个阶段经验,进一步完善课题;

2、进一步搜集资料;

3、请兄弟学校到校听课、交流,共同提高;

4、整理实验教师的教学案例、实验心得、工具包、学生活动记录等并存档;

5、课题成果展示。

 

七、预期成果

1、为南外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2、培养出一支能够掌握项目理念和操作策略的骨干教师队伍;

3、产生一批做中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和工具包;

4、形成南外的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践策略;

5、使南外科学教育中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形成有利于科学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和管理模式。

 

八、课题组织

  长:程显栋 南外副校长

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人力、财力及时空保障,与上级部门一同协调、帮助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

副组长:唐毅兵 教科研主任

课题实施总体策划、监督实施,不定期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员:熊诗莹、刘娇、张果容、李洋、李兆坤、李颖辉、陈黎霞

具体组织实施该课题的研究:参加培训,制定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分析研究因素,资源库管理,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和案例。

 

九、指导小组

     明 课题项目总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南山区教科中心主任

   周筱强 中学化学教师,南山区教研室化学学科教学研究员

   李禾田 副研究员,南山区教科中心教科所研究人员

   吴慧鸣 副研究员,南山区教科中心幼儿教育研究员

   张和平 中学高级教师,南山区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员

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咨询、信息介绍、课题评估等工作。

 

十、主要措施

1、成立课题组,研究制定可操作性的课题实验方案。

2、确保课题研究严肃认真地进行,建立分工合作机制。

3、学校要保证课题成员的正常工作量,不随意增加其工作量。

4、提供财力保障。

5、课题负责人、指导教师要经常检查工作,了解研究情况,定期对研究工作进行一次集体研讨,听取课题组的工作汇报,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案。

6、实验教师要重视资料积累和研究档案管理,定期提交有关研究资料、开发的课堂教学案例,定期听课、评课,形成有关成果材料。主动加强与领导小组交流。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