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数学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扬州市中小学习题与考题研究成果评比阅卷综述
扬州市中小学习题与考题研究成果评比阅卷综述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薛大威
为推进“教育质量效益年”活动的深入,切实提高一线教师命题水平和能力,扬州教育局教研室在全市开展中小学习题与考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此项活动是我市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是教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我市推进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我参与小学数学习题与考题研究成果评比的评审工作,有以下几点深切感受:
一、特点与成绩
⒈全面落实“四基”,评价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书面测验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当然应该“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全面落实数学教学“四基”目标的需要。
以往的小学数学试题出于标准化和客观性的需要,极少出现类似于文科试卷中的“问答题”这一题型,在这些试卷中,能给予学生最大思维空间的,也只是解决一些老师设计好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考查目标还是指向“这道题目怎样解”,而没有涉及“这道题目为什么这样解”的问题。这些试卷在提高了试题信度、保证公平的同时,无形中也降低了试题的效度,使得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为什么这样做”的过程性知识未能考查出来。总是用这样的试题来测试学生,很容易产生一大危害: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可喜的是本次习题与考题评比参评试卷,多数试题设计都力求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根据“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
⑴现在你的结论是: 。
⑵把你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写下来。
不仅要求学生答出结论,还要答出结论的理由,这就涉及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映射出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等过程性知识的教学,学生就难以通过这类习题的考核。这类开放式问题在判断学生的得分时,与通常的“非对即错”的习题批改方法有所不同,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其处于何种知识水平上,再给出相应的得分,因此需要详尽的、不同水平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如本题第⑵问给出的评分标准如下:
|
一级水平 |
二级水平 |
三级水平 |
四级水平 |
解释的合理性 |
不理解问题或未能认识 |
认识到 |
解释中涉及到第一次用去了总长度的一大半,但不清楚。 |
解释中清楚地说明了第一次比第二次用的长一些。 |
学生解答举例 |
都是用去 |
铁丝总长度不知道,无法确定哪根铁丝长一些。 |
把铁丝平均分成了4份,第一次用去了3份,所以第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
把铁丝平均分成了4份,第一次就用去了3份,即使第二次全部用掉也只有1份。所以第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
得分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⒉紧扣数学教材,体现课标精神。
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试题源于教材又有创新,重在“活学活用”。所应征的绝大多数参评试卷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以能力立意,强化生活实践,促进思维发展,优化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特点。对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作为小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生发点,考查关注其形成过程,注重结合有关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这在所有小学数学应征试卷中无疑占有半数以上的份量。命题中对概念、公式、规律和法则的学习评价关注;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倡导灵活运用都很突出。命题考查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块都有涉及,而且分布较为匀称;题材的叙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促进学生情意发展与数学素质素养的形成,都与国家课程标准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相对接,使之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这充分反映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苏教版教材的基本特点在我市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内化,多年的课改培训与苏教版教材培训显露了实效。
有的老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如在题型说明方面,避免了以往直述的形式,而是以长者和朋友的身份,采用期待性、暗示性、指导性、激励性语言形象地描述出各种题型,调动了学生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学生以较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考试中去。朋友式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温馨,凸显了人文关怀。如“填空题”改为“填一填,相信你能行”,“计算题”改为“算一算,别粗心”、“选择题”改为“火眼金睛,选一选”、“操作题”改为“动手操作,学会创造”、“解决问题”改为“走进生活,解决问题”,这里的题型说明既是对学生善意的提醒,以及期待、暗示、激励等心理效应的运用,同时又是情感与态度的熏陶,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如“算一算,别粗心”,其实是告诉学生计算时要细心,要有端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火眼金睛,选一选”,这里采用了角色赋予的手法,暗示学生要像孙悟空一样准确地选出正确的答案,同时也告诉学生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就要认真思考,仔细甄别。
⒊面向学生生活,题材生动鲜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起点,也是数学的归宿。在应征参评试卷中的选题大都富有浓郁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既有对于传统的双基的继承,又有对于加强体验、探索规律、关注思考问题策略的重视。在命题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们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试题,巧妙组织架构,尝试增设了“生活中的数学”题型,使人眼睛为之一亮。如: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扬州市共接待游客4184800人次,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783000000元,这个数读作( )。以2012年“十一”黄金周扬州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为素材,既考察了学生读数和取近似数的相关知识,又向学生渗透了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又如:小红和小明一起玩射飞镖打靶的游戏,小红射了8次,小明射了10次。小明射出的成绩是1个10环、2个9环、5个8环、1个7环和1个2环。下面的数中,用( )代表小明打靶的水平最适合。
A.众数8 B.最大值10 C.平均数7.7 D.10次的总和77
诚如一些专家所言,统计量的选择无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之说,奥运会中的射击比赛以总分定胜负,跳远以最好成绩定输赢,考量不同班级质量高低平均分是重要指标;上述题目中的生活嬉戏情境(非比赛,射的次数不同),决定了不可能用“总和”代表打靶水平,平均数和最大值也不合适,只能选“众数8”。
题型灵活多变,答案丰富多彩,命题的类型多样化是应征命题组卷的又一特点。这次应征的有效命题中,含有填空题,计算题,推理选择题,画图操作题和只列综合式不计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提示用语亲切,激励性强,如:有的应征卷卷首用关爱、鼓励的语言感染学生:“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中,你一定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本领,这儿将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走向成功的舞台!相信你一定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卷尾提示:“亲爱的同学,祝贺你,终于顺利完成解答了。哦,提醒你,别忘记回头认真检查哟!”注意免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畏难情绪。
4.注重知识综合,试题新颖灵活。
此次应征参评试卷中的选题由于是“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与以往的一些试卷相比有一个显着特点是覆盖面广,涉及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大领域,不同领域所占分值也较为合理,基本与不同领域的课时数吻合,有的同一道题目需运用多个知识点的知识解答,综合性强。
如:口袋中有红白两种球各6个,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如果要使摸出的红球的可能性是
再如:小亮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现在屏幕上出现的是
A.
从学生经常进行的游戏中挖掘出数学内涵,既体现出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给学生思考、解答提供了暗示(四个选项从D到A的图形正好是原图逆时针旋转90°后的按序排列),学生如果能发现这一点,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
当然,在这次应征的试卷中,我们也发现少量试卷,组题随便,搬用网题,知识覆盖面不广,试卷还有重要的知识点缺漏,整卷质量较差;个别试卷存在明显知识错误,答案也有一时失误的现象。虽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毕竟为师当慎,必须确保习题与考题准确无误。
二、启示与建议
评阅本次应征命题试卷,也启迪我们深入思考小学数学习题与考题的改进与增效问题。
⒈精心研究试题。既要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又要切实跟踪教学实际,把握毕业班教学脉搏,还要全面了解学生。在难易控制上要兼顾全体学生实际水平,要让经过努力的后进学生都能达标,使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又能让尖子生的智力、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中等生鼓足劲头奋起直追。评价时应将“激励原则”与“个体差异的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命题组卷会极大地影响后续的教学走向和学生发展,这实在是一个审慎的研究过程,来不得半点随意与草率。作风上要扎实,细致,反复推敲修改,审核检验。因此,命题要坚持学会研究,学会审慎处理,在研究中坚持命题构思的科学性、知识性、严密性和高效性的高度统一。
⒉立足教材基础。试题应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新理念。遵循基础性原则、大众化原则、应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坚持人文数学、生活数学、学校数学相互结合,有机融汇“双基”的考查与数学思想及综合应用的考查,使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感受到测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从重视基础教育开始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趋势。试题应紧围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作展开评价,认真分析和统计各类知识的教学目标,各单元的知识点及计算试卷的分配比例。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写每个试题。
试卷知识要覆盖面广,基本上涵盖了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点。试题不出偏题,怪题,基本题约占90%、灵活题约占10%,7∶2∶1的难度比例,题量适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数学情况的考察,其内容大多来自数学教材,并注重在生活情境中考察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试卷从题目选择到测试范围,要能紧扣课标、依据教材,测试的视角放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达到比较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紧扣数学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推理能力、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应该成为评价的重要方面。数学学习考查,不单单是一个静态的衡量与划分过程,而应当同时是一个不断的促进发展的过程。学生数学学习是有差异的,要通过考查促进差异的消弭,而不是借助考试来拉大差异。要提倡弹性化要求,形成性命题,分类型考查,实施因材施测。就某位学生而言,只要他自己有进步就应及时鼓励,不应刻意强求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减少彼此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提高各类学生应考答卷学习的自信心。
另外,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效的渗透,或者转变成孩子乐于接受的智力活动体验的经历,这也是为命题组卷所应当思考的。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喜好情节的特点,而童话故事等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尤其是低年级小朋友。因此在试卷命题时,我们适量增编一些有数学味的童话故事题材,用它们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寓追求机巧的思想方法于形象情节的熏陶之中,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尝试。
总之,扬州市中小学习题与考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的开展,锻炼并促进了我们对提高数学命题有效性的深入思考。希望通过此项评比活动,科学、有效地提高数学习题与考题研究的研究水平,积极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为扬州市小学素质教育的持续、高效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