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数学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说课稿 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课件比赛说课稿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芦 池

说教材】:

《认识时、分》是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一年级《认钟表》的学习,对钟面和时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能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间。二年级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相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如何理解1=60分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教材通过直观,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说教法】:

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 利用Flash课件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同时借助学具小钟面,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触摸等活动,让孩子愉快的投入学习,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目标达成】: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使学生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l时=60分。

【教学过程】:

一、        整时引入,揭示课题。

刚上课时我们看课件的封面,这里有与实际时间相一致的钟面。这里一方面唤起学生生活中对时钟的已有认识,另一方面又让孩子认识到:时钟能够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方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即强化时钟的工具性。另外,制作这个钟面还有一层用意。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课件会再回到这个课题页面。到时候显示的是下课的实际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节课经过了40分钟,让学生充分感受40分钟时间的长短。

二、     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提问:生活中最常见的钟是圆形的。钟面上有些什么?

学生有一年级的基础,会说出钟面上有1-12这十二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课件隐去秒针。(有关秒的知识下节课再学习。)揭示本课课题《认识时、分》。

1、              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提问:钟面上还有些什么?

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称为一大格。看,从121,就是1大格。

再由学生例举出钟面上其他的大格。

提问:钟面上这一圈共有多少个大格呢?拿起手中的学具小钟面,看一看,数一数。

【课件演示】:学生边看边数(12-1 1-2 2-3 3-4……12个大格

提问:每个大格里有些什么?

每相邻的两个小短竖之间就是一个小格拿起小钟面,数一数每大格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课件演示】:12-1这一大格放大,大家一起数一数。因为实物的钟面上,小格比较难数,这里就充分体现了课件直观演示的优越性。

提问:那,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拿出一个学具钟面仔细观察,数一数或者算一算。

这里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是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思考时间的。首先他要先确定自己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生:5101520……60  【课件演示】:五个五个数一数。

算:生:5*6=30 30+30=60   5*9+15=60   125相加得60等方法。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观察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再到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在思考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时候,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数、计算解决问题,思维活跃,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和算法优化的理念。

2、             认识时钟是怎样通过时针、分针的转动来计时的。

1)认识分针的转动。分钟走一小格是一分。及时巩固练习,适时进行总结: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经过了多少分钟。

(2)认识时针的转动。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适时进行总结: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这里,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和多次思考练习让学生建立时针与大格、分针与小格的对应关系,大格数与小格数的对应关系,学生记忆深刻。

3、              探究1=60分。

教学“1=60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里我进行了教学创新。设计的各环节要求明确,提问的3个主要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层层深入,充分借助课件演示突破教学难点。我是这么来解决的:刚开始用课件演示了时针、分针同时转动的情况。提问:有什么发现?学生很自然会发现时针转的慢,分针转得快。甚至会说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了一大格。

接下来我用课件安排了3次有目的的直观演示。第一次,让时针和分针从12时开始同时转动,然后再同时停止。提问:大家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学生由刚才发现转动速度快慢,会深入感受到时针转动一大格,分针转了一圈。

第二次,1时出发再走一次。请学生一起喊“开始”,再同时喊“停止”。提问: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长时间呢?总结发现:时针走1小时,分针走了60分钟。

教师提问:同时开始,又同时停止。在相同的时间里时针走1小时,分针走了60分钟,你发现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时=60分。

我觉得看了2次还不够,所以设计了第三次。同时也是通过第三次观察时针、分针的同时转动,对刚才1时=60分的结论进行验证。

这里在教学时间单位进率“1=60分”时,层层递进。通过课件的演示以及恰当的问题提问,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指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并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课前预设下的课堂生成,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了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这一难点的突破上,课件所起到的效果是使用实物的钟面再由教师先动手拨、学生再看,远远不能达到的。应该说,课件在这里的使用是恰到好处!

4感受1分钟有多长。

我设计了3个体验环节:

1)播放《喜羊羊和灰太狼》1分钟主题曲,学生体验1分钟有多长时间。

2)跟着口令做1分钟的眼保健操,体验1分钟里,大约可以做1节眼保健操。

31分钟学生分组活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制作的1分钟时间进度条,之前和学生说明:进度条被红色填满的时候就是1分钟时间到了。这也是平时电视上、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同时下面的钟面上,当一分钟时间到的时候,分针恰好也走了1小格。学生看的非常清楚,印象深刻。

师:1分钟里你都做了些什么?(有的写字--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有的做题,有的数数、有的画画……)

教师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个体验的环节,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1分钟到底有多长时间,将枯燥的理论时间与实际时间相统一。利用课件加入不同形式的1分钟体验活动,感悟1分钟能够做些什么事情,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短暂,进而产生珍惜时间的真实感受。

三、     全课总结。

四、     拓展延伸。

1、延伸对比题。 12走到3   走了(  )分钟?走了(  )小时?

2、计算比较题:根据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速度的快慢。

五、结束。

由于在无法体验1小时有多长,所以我在本节课的结束这样来设计。看实时钟面,了解一节课经过了40分钟。课间休息是多长时间呢?1节课加上课间休息,再加上多少分钟就是1小时?1小时又可以做些什么?课后请大家问问家长,我们以后再交流。

【课件运营软件说明】Macromedia Flash 播放器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