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扬州教科研 正文内容

劳动技术教育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薛大威

新课程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证明,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载体、主体。

一、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小学阶段过去就一直开设过劳动课程,有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也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的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就是劳动技术教育思想的延伸、丰富与发展。再者在新一轮课程实施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再作为单独的课程形态出现,而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学习领域出现的,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认为:一些劳动与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将抓手大都先放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上,这样会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直接有效。

实践证明,将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体,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开展得红火、常态、有效。以我们子课题组的扬州跃进桥小学为例,该校是一所城市学校,独生子女居多,这些孩子大多被父母宠爱,被长辈迁就,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以致出现:熟鸡蛋不会剥壳、衣服不会穿、鞋带不会系、饭不会煮、菜不会炒,孩子离开了父母和保姆就不能生存。为了让学生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校将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家政教育”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开发了以“家政教育”为基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其内容包括:学做简单菜肴、学会洗涤衣物、学会使用家电、学会理财购物等。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部分的内容中既安排了简单的操作型和较为复杂的操作型,不同年龄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程度的家政课程内容,按照中、高年级由简单到复杂多层次展开,螺旋上升。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

项目

活动主题

活动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水果拼盘

 

 

学会煮饭

 

 

学包饺子

 

 

 

学做蛋炒饭

 

 

包汤圆

 

 

 

扎粽子

 

 

 

 

 

 

学会折衣服

 

 

学会叠被子

学会洗澡

 

 

 

 

巧装被套

 

 

妙擦玻璃

 

 

 

 

学会使用微波炉

 

 

学会使用洗衣机

 

 

学会使用电磁炉

 

 

学会用数码相机

 

 

 

 

超市巧购物

茶艺

 

学会储蓄

 

 

合理使用零花钱

 

 

 

 

表格中的“★”表示该年级的家政教育活动主题。

特别是该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学做蛋炒饭》的家政教育活动,不仅在劳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情感,还注重增加劳动的技术的含量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专业的技术制作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对于“蛋炒饭”的历史、营养、做法、影响等作了研究,收获是全方位的。

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认为:一些劳动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首先把抓手放在劳动技术教育上,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也直接有效。这些实验学校以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平台,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其它学习领域,使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也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劳动技术教育的思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学校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操作项目时,也有所依据,不感到茫然或手足无措。如:与研究性学习融合,可用劳技教育内容中典型的作品为载体、项目为中心,进行技术探究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让师生上网检索信息,用信息技术优化传统的劳动教学内容,提升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融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开门”进行劳动与技术教学,许多实践活动也可在家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相结合不再是两张皮,关键是如何有效整合;不是空想,关键要有基础。

二、劳动技术教育是载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要有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四大学习内容中,以劳动技术教育为操作载体,顺理成章地把这几部分内容较好地融合,而且融合的自然与紧密。在开展技术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时,往往需要先设计以哪些内容为载体,再将其它内容切入进去,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动手创造中,将这几部分内容更好地衔接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一是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扩大劳动技术教育中以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在开展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模仿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运用一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体验研究的科学缜密。通过研究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发展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三是增加劳动技术教育中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四是加强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分为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包括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当然,技术实践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中必经的环节。学校是学生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的最主要场所,也是最佳场所。在学校内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地,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以我们子课题组的高邮菱塘小学为例,该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校内土地很富裕,学校便将一块800平米的空地建成了一个“红领巾农庄”,并将“农庄”的土地分块给每个班级,让学生选择班级大多学生喜欢的蔬菜、瓜果、花卉等进行种植。学生在“农庄”劳动与实践,不仅学会了如何拔草、浇水、施肥、除虫;还知道了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种植的直和量;更明白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很多同学将自己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连皮吃掉,特别是平时不屑一顾的,连部分泛黄的菜叶都舍不得扔掉,用手掐掉黄叶的部分。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真正让学生体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综合实践活动还涵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实际上是最有灵活性,最有创新性的一个学习领域,它能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课程改革的主旨,就是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占主导地位。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领域多,内容丰富,而每周仅3课时,不能面面俱到,很难有落脚点和重心,必须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无所作为。我们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升格为“科学研究”,更不能把所有活动都包装为综合实践活动,正所谓“综合实践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开发劳动技术校本课程,有基础的学校比较好操作,有了课程作为载体,学校容易形成特色。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校长都愿意采取单兵突进的形式,以特色带动全局。实践证明,什么都抓也未必都能抓好,也未必都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中国教育报》有一篇题为“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文章,就反映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担忧。综合实践活动课理应是有机的综合、自然和谐的综合,决不是简单的大拼盘,也绝不是拉郎配。综合实践活动怎样有效实施,还没有现成的模式,探索的空间很大。劳动技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就很好的为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载体,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和出路。

 三、劳动技术教育是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很多就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劳动经验,掌握简单的劳动技术。没有劳动技术课是纯知识的讲解的,是教师在课堂灌输的。小学生的劳动与劳动技术安排,有家政服务,如穿衣、叠被、洗碗,有整理书包、扫地、擦窗子等;有技术类的,如简单工具的认识与使用,学习简单的纸工、金工、泥工、小种植、小制作、小设计等;还有职业了解类的,帮助学生适度建立职业分类,进行职业理想的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思想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整个体系的基础与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教育,就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其中的劳动是以教育为目的而进行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性尝试综合实践课程,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它以操作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假如教育脱离了实实在在的劳动技术,而是教师单纯的口头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学生进行实践的空间,那么,所谓综合实践只能是徒有虚名,只是理论的拼凑,从而缺乏说服力。劳动技术教育恰恰是解决这一症状的良药,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志品质。劳动与技术也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了人的主体性、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仍以我们子课题组的扬州跃进桥小学为例,该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创了“红领巾小超市”,并在当地工商部门成功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红领巾小超市”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安排6名学生,分别担任店长收银员导购员领班理货员,身着红领巾超市工作服,每天上、下午的课间各营业15分钟。进货、理货、收银、结算等环节全都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负责,超市还对每位工作人员还实施1/分钟的工资,另外对大家评选的优秀员工再给予奖励。学生“红领巾小超市”获取的真实的体验胜于过去的模拟体验。学生真切的感到劳动可以快乐,但劳动是很艰辛的。许多学生深情地答复记者,“办超市很苦,过去只知道做生意好赚钱,其实不是那么简单。”

新课程目标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变为具体成果的过程,是让学生主体展示所学的综合知识的过程,使他们展示自己观察力、创造力的过程。他们在这里体验出了创造的快乐,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体性更为彰显。综合实践的四大内容,劳动与劳动技术占的份额凸显为主体。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有很多劳动和劳动技术学习实践的机会,如劳动实践、技术实践、信息实践。在劳动实践方面有社会服务的公益劳动、自我服务的劳动、学习环境创建的校园劳动、条件具备的学校,高年级还可以生产劳动。这些活动的安排,一方面能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也能适应和匹配小学生生活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容具体明确,好操作、便于学校课表的安排,易实施。江苏省已经把劳动与劳动技术课作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拥护与支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⒈徐长发《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一文

⒉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200111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⒊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思考》一文,综合实践活动网

⒋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⒌陈树杰《劳动技术教育》05年第1期《直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字体: